[实用新型]副乳术后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608.6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8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鹏;江胜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成鹏;江胜娟 |
主分类号: | A61F13/14 | 分类号: | A61F13/14;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7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术后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副乳术后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副乳手术后皮下积液、积血,通常做法是手术结束后用纱布绷带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而使用绷带包扎的部位由于是在腋下,受呼吸的影响,绷带容易出现过松、过紧及脱落的现象。另外,由于经常要对手术伤口进行检查,现有的绷带包扎方式就显得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副乳术后加压装置,以替代绷带对副乳手术后患者的手术进行包扎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副乳术后加压装置,包括:肩部固定片、腋窝加压片、两条硬材质连接带、第一至第四连接带、前置背带及后置背带,其中,所述肩部固定片通过两条硬材质连接带与腋窝加压片相连,所述肩部固定片还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与前置背带、后置背带相连,所述腋窝加压片分别通过第三连接带、第四连接带与前置背带、后置背带相连。
其中,所述肩部固定片为硬材质固定片,所述肩部固定片的前侧面、后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二滑动轨道,所述肩部固定片的内侧设有第三滑动轨道。
其中,所述腋窝加压片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组成,所述外层为小网状硬材质,中层为分区加压式气囊,内层为局部孤立式加压气囊。
其中,所述腋窝加压片包括腋窝加压前片及腋窝加压后片,所述腋窝加压前片上设有第四滑动轨道,所述腋窝加压后片上有第五滑动轨道,所述腋窝加压片上还设有第六滑动轨道。
其中,所述硬材质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轨道和第四滑动轨道上,另一硬材质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滑动轨道和第五滑动轨道上。
其中,所述前置背带及后置背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七滑动轨道及第八滑动轨道,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轨道和第七滑动轨道上。
其中,所述前置背带及后置背带上分别设置有第七滑动轨道及第八滑动轨道,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滑动轨道和第八滑动轨道上。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四滑动轨道和第七滑动轨道上。
其中,所述第四连接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五滑动轨道和第八滑动轨道上。
其中,每一滑动轨道均为窗帘轨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副乳术后加压装置更符合人的生理曲线,可避免在副乳术后患者因弹力绷带加压过紧引起的憋气等不适症状,且能更好的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使患者感到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副乳术后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副乳术后加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副乳术后加压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肩部固定片1、腋窝加压片2、两条硬材质连接带3和31、前置背带22、后置背带26,其中,所述肩部固定片包括一凸起的肩胛固定片100以及一凸起的头部稳定片110,所述肩胛固定片100及头部稳定片110分别通过两条硬材质连接带3和31与腋窝加压片2相连,所述头部稳定片110还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带4、第二连接带5与前置背带22、后置背带26相连。所述腋窝加压片2还分别通过第三连接带6、第四连接带7与前置背带22及后置背带26相连。
其中,所述肩胛固定片100为硬材质固定片,其前侧面、后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8和第二滑动轨道9,所述第一及第二滑动轨道内可放置固定条。所述肩胛固定片100的内侧还设有第三滑动轨道10,可滑入固定条进而与肩胛固定片100相固定。
其中,所述腋窝加压片2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小网状硬材质,中层为分区加压式气囊,内层为局部孤立式加压气囊。
其中,所述腋窝加压片2靠近胸前一侧为腋窝加压前片14、靠近背部一侧为腋窝加压后片15,所述腋窝加压前片14上设有第四滑动轨道16,所述腋窝加压后片15上设有第五滑动轨道17,此外,所述腋窝加压片2上还于其末端侧面处设有第六滑动轨道18。所述前置背带22及后置背带26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七滑动轨道19及第八滑动轨道20。
其中,所述硬材质连接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轨道8和第四滑动轨道16上,另一硬材质连接带3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后置滑动轨道9和第五滑动轨道17上。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轨道8和第七滑动轨道19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带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滑动轨道9和第八滑动轨道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成鹏;江胜娟,未经赵成鹏;江胜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