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1655.2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詹清华;王岩;罗容波;李国伟;王俊波;陈斯翔;谢剑;许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27/14 | 分类号: | G01R2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电流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导电连接件的导电回路电阻是由动、静触头或者连接件间的接触电阻和线路中其他连接线的电阻组成,其中接触电阻的电阻值远远大于连接线的电阻值,因此导电回路电阻主要是由接触电阻决定。接触电阻一般由收缩电阻和表面电阻两部分组成,接触电阻阻值的增大,增加了导体在通电时的损耗,使得接触处的温度升高,接触电阻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正常工作时的载流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关器件切断短路电流的能力。
当导电杆的接触状态异常,其接触电阻远远高于正常状态时的阻值,大电流流过会使接触位置严重发热。在动静触头间将容易发生熔焊,导致触头表面产生氧化膜和毛刺。毛刺的存在会导致触头接触的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尽管电压不高,也有可能导致动静触头间的电击穿,导致导电杆故障。而且,导体连接件发热将进一步使得导电连接件的导电回路电阻增大,导体连接件的发热的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成为一大安全隐患。
导电连接件回路电阻通常小于100μΩ,通过100A的电流产生的压降也不过10mV,在现场强电磁干扰下很容易淹没在噪声中。为了更准确的测试回路电阻,需要提高测试电流。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采用大电流测试更能准确的判断触头状态。无故障触头在大电流下会呈现正常的阻值,而且在不同测试电流下阻值较稳定,而故障触头在不同测试电流下阻值不稳定且偏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通过采用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能够准确测试回路电阻阻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其包括有充电回路及放电回路,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放电电路均与采集元件连接之后,通过工控机控制;所述充电回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充电器、整流装置及超级电容器;所述放电回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超级电容器、晶闸管、分流器及被测导电连接件,通过充电回路给所述超级电容器充电,并以所述超级电容器作为放电电流源,产生非振荡的千安级冲击电流。
优选的是,所述放电回路构成非振荡RLC电路。
优选的是,所述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量为法拉级。
优选的是,其还包括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串联于所述放电回路,且其放电电流不小于2000A。
优选的是,所述充电器的输入电压为AC180-264V,频率50HZ±10%,输出稳压值为C0-80V,纹波电压小于等于1%Vout(p-p),输出电流值为4-40A,且所述稳压值和所述稳流值均可通过面板多圈电位器调节。
优选的是,所述超级电容器的最大直流等效内阻为6.3mΩ。
优选的是,所述整流装置为整流硅堆。
本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能够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并能够精确测量μΩ级的高电压大容量导电连接件的回路电阻。
以超级电容器作为放电电流源,当充满电荷的超级电容器对测量回路电阻放电,产生千安级的长波头冲击电流,并调整各个参数使冲击电流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以满足测量高电压大熔炉导电连接件回路电阻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冲击电流发生回路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冲击电流发生装置非振荡放电回路的电流、电压波形图;
图4为充电电压为16V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5为充电电压为20V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6为充电电压为24V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7为放电回路内阻为5mΩ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8为放电回路内阻为10mΩ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9为放电回路内阻为18mΩ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10为放电回路电感为1μH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11为放电回路电感为10μH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图12为放电回路电感为100μH时超级电容器放电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1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