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路放空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3621.7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8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戚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飞达捷能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53 | 分类号: | B01D53/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空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吸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路放空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压吸附制氮,制氧技术中,常规制氮机或制氧机的放空装置都存在许多的问题,而且消声与放空本来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放空如果不彻底,就破坏了氮气或氧气的纯度,所以为提高气体纯度,吸附罐的再生,即气体的放空必须彻底,才能满足变压吸附设备的要求,但是放空如果彻底,气流的声音就非常之大,就会成为超过标准的噪音。如果将噪音降低,就会增加气流的阻力,增加气流的排放行程,所增加的这些,就会使吸附罐的排空再生,增加困难,所以它们之间相互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而现有技术中,要想让变压吸附设备正常运转,消音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变压吸附制氮制氧设备的放空,与消音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即要提高消音的效果,又要保证变压吸附设备的气体纯度的合格的一种双路放空消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路放空消声装置,包括一个排放缓冲罐、两个无阻释放罐和两个消声器,所述排放缓冲罐设置有排气法兰接口用来连接排气设备,所述排放缓冲罐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无阻释放罐相连接,所述无阻释放罐各设置一个消声器。
其中,所述消声器内至少包括两套吸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是将排空的气体,在无阻力的情况下排放到一个缓冲罐中,这样就可以马上将原有的排空压力降到50%以下,降压后的气体随后再分两路进行双路释放,在双路释放的过程中,气体经过装有吸音材料的吸音板后,在吸音器的圆周侧排出,这样就可以将噪音大幅度降低,一般可以降到80分贝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路放空消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路放空消声装置的消声器剖面示意图;
[主要器件附图标记说明]
1、左侧无阻释放罐;2、排放缓冲罐;3、排气法兰接口;4、右侧无阻释放罐;5、消声器法兰;6、右侧消声器;7、左侧消声器,8、消声器法兰;9、消声器外壳;10、二级吸音材料;11、一级吸音材料;12、一级吸音板壳;13、二级吸音板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路放空消声装置,包括排放缓冲罐2、左侧无阻释放罐1、右侧无阻释放罐4、右侧消声器6和左侧消声器7,所述排放缓冲罐2设置有排气法兰接口3用来连接排气设备,所述排放缓冲罐2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无阻释放罐1和右侧无阻释放罐4相连接,左侧无阻释放罐1上设置左侧消声器7,右侧无阻释放罐4上设置右侧消声器6。
如图2所示,所述左侧消声器7和所述右侧消声器6由消声器外壳9、一级吸音材料11、一级吸音板壳12、二级吸音板壳13、二级吸音材料10共同构成;其中,一级吸音材料11和一级吸音板壳12处于消声器中心内侧,二级吸音板壳13和二级吸音材料10处于在消声器外侧。吸音板壳对吸音材料起固定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双路放空消声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排空的气体,进入排气法兰接口3后,经过气流的缓冲,气体压力迅速降低50%,由于气体的流动为闭路流动,所以噪音很小,气体进入排放缓冲罐2后,迅速分两路,进入左侧无阻释放罐1和右侧无阻释放罐4,此时的压力又迅速降低50%,而且还是闭路,声音更小,然后再分两路分别进入消声器,经过消声器内的一级吸音板和二级吸音板的吸音作用,可使噪音降低到80分贝以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飞达捷能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飞达捷能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3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