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盐碱地绿化排盐保墒水景营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4726.4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2B13/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 绿化 保墒 水景 营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绿化排盐保墒水景营造系统,属于盐碱地绿化和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滨海盐渍土是河流沉积物经海水浸渍作用形成的,具有典型的现代海水作用下的盐渍过程及盐分特征。滨海盐渍土受海水浸渍,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硫酸盐次之,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含量最少。滨海盐渍土由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土壤脱盐困难,大多数都未开垦,即便种植作物,其产量也低而不稳。滨海区是我国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加强滨海区的生态建设,构建绿色的投资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滨海区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条件较之于内陆盐碱地更为严酷,其突出特征为:成陆和垦殖年代短,土壤盐碱重,氯化钠含量高;地下水位高,台风、涝灾、冬季风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引起海水顶托和倒灌,地下水位很难控制;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冲洗淡水资源不足,且由于淡水资源不足,使得在滨海区生态建设中,水景营造缺乏;土壤浅育化作用强,水分物理性状恶劣;有机肥源不足等均成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使得滨海区生态建设困难重重。
目前,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水利措施:包括排盐、洗盐、灌溉等,该措施存在使土壤中P、Fe、Mn、Zn等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的不足;②农业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深耕晒垡、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覆盖地膜等,该措施存在工程量大、费用高、不能根治的问题;③化学措施: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过磷酸钙等,但该措施压盐效果难以巩固;④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绿肥等,该措施对前期处理要求高,必须将盐碱地改良到轻度盐碱土,才适合生物措施实施,且工期长,见效慢。
而现在滨海区重盐碱地绿化主要技术为构建排盐排水网络,包括设置淋水层,在淋水层中铺设盲管用以排盐排水,并均匀设置集水井,最后在淋水层上铺设客土。以上方法能有效降低和维持改造地土壤的盐碱含量,但需要客土对原盐碱土进行置换,因此引起当地农耕生态环境和土壤层的破坏,带来当地农耕用土的资源紧张问题,并且该技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不高,淡水水景营造缺乏,在一些淡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盐碱地绿化排盐保墒水景营造系统,有利于土壤保墒,将盐水、淡水分开,使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盐碱地绿化排盐保墒水景营造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绿化区和水景区,所述绿化区包括底部的底土层、自下往上铺设在底土层上表面的隔水膜、淋水层、防泥渗膜和种植土层;在所述底土层中交叉铺设盲沟,贯穿绿化区中部的为主盲沟,主盲沟的末端铺设排盐管道,排盐管道与排水管路连通;所述水景区包括一个或多个池体,在池体的一侧铺设出水管路和进水管路,进水管路与绿化区的排盐管路连通,出水管路与排水管路连通。
在所述池体的另一侧铺设雨水接入管路和生活污水接入管路。在所述主盲沟与其它盲沟的交接处堆砌检查井。在所述池体的底部和侧面铺设有隔水膜,在底部的隔水膜上铺设淋水层。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80~100cm。所述盲沟的坡降为0.1~0.3%,相邻盲沟间隔为5~8m。所述淋水层的厚度为8~15cm。
在所述进水管路、排出管路、出水管路、雨水接入管路和生活污水接入管路上分别设置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不下盲管、不置换客土,有利于土壤保墒,盐水、淡水分开,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还具有一定的污水处理功能,起到节水作用,达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盐碱地绿化排盐保墒水景营造系统包括绿化区1、水景区2、盲沟3、主盲沟4、检查井5、池体6、雨水接入管路7、生活污水接入管路8、排水管路9、进水管路10、出水管路11、种植土层12、淋水层13、底土层14、防泥渗膜15、隔水膜16、排盐管道17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绿化区1和水景区2;所述绿化区1包括底部的底土层14、自下往上铺设在底土层14上表面的隔水膜16、淋水层13的厚度为8~15cm、防泥渗膜15和种植土层12,种植土层12的厚度为80~100cm;在所述底土层14中以正交网格状或斜交人字型铺设盲沟3,盲沟3的坡降为0.1~0.3%,相邻盲沟3间隔为5~8m,其中,贯穿绿化区1中部的为主盲沟4,主盲沟4的末端铺设排盐管道17,排盐管道17与排水管路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47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屋面保温防水系统的女儿墙泛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声屏障底部防漏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