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开挖施工用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6848.7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8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华;杨国龙;王国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茂华 |
主分类号: | E21B7/00 | 分类号: | E21B7/00;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挖 施工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非开挖施工用钻机。
背景技术
在非开挖施工中,作业人员有可能无法预知地下管网的具体走向、埋深等情况,因此在采用钻机施工中就有可能遇地下高压电缆相交。如图1所示,其为一般钻机的形象示意图,钻机一般包括依次设置的钻头3、钻杆2、钻身1以及接地锚4,钻头3带电时,钻头3、钻杆2、钻身1、接地锚4形成电性回路导走电能。当钻机遇到地下高压电缆5时,高压电缆5极易被钻头3钻到而破损。因此,当高压电缆5破损后,瞬间的高电压会通过钻头3、钻杆2、钻身1、接地锚4与大地形成瞬间高电势。然而,在钻机周边的作业人员由于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随意走动时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带来极大的作业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非开挖施工用钻机,其能在钻机与大地形成瞬间高电势时,警示钻机周围的相关人员不要移动,降低跨步电压触电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开挖施工用钻机,其包括依次设置的钻头、钻杆、钻身以及接地锚;该钻杆上套设有报警套筒,该报警套筒包括筒状壳体以及报警电路;该报警电路包括筒状感应线圈、光电耦合器、上拉电阻、上拉电源、CPU、蜂鸣提示电路;该筒状感应线圈封闭在该筒状壳体的侧壁夹层中,并与该筒状壳体同心,该光电耦合器、该上拉电阻、该上拉电源、该CPU、该蜂鸣提示电路均安装在该筒状壳体上;该CPU具有触发端以及控制端,该控制端连接该蜂鸣提示电路,该触发端经由该上拉电阻连接于该上拉电源;该筒状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D1的两端,该光电耦合器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该触发端,其发射极电性接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蜂鸣提示电路包括二极管D2、三极管Q2、蜂鸣器、蜂鸣电源;该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于该控制端,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该二极管D2的阳极,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接地;该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于该蜂鸣电源;该二极管D2的两端还分别连接于该蜂鸣器的两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光电耦合器、该上拉电阻、该上拉电源、该CPU、该蜂鸣提示电路设置在一个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固定在该筒状壳体上。
优选地,该电路板固定在该筒状壳体的外侧壁上。
再优选地,该筒状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该电路板收容在该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非开挖施工用钻机,能保护钻机周围的相关人员如作业人员,在发生钻机触电时,不会因走动而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非开挖施工用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非开挖施工用钻机的报警套筒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报警套筒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钻身1;钻杆2;钻头3;接地锚4;高压电缆5;筒状壳体6;CPU 7;蜂鸣提示电路8;光电耦合器9;筒状感应线圈L;上拉电阻R;上拉电源Vcc1;发光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Q2;蜂鸣器S;蜂鸣电源Vcc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非开挖施工用钻机的报警套筒的机械结构示意图。报警套筒套设在如图1所示的非开挖施工用钻机的钻杆2上,该报警套筒包括筒状壳体6以及报警电路(图未示)。请结合图3,该报警电路包括筒状感应线圈L、光电耦合器9、上拉电阻R、上拉电源Vcc1、CPU 7、蜂鸣提示电路8。
该筒状感应线圈L封闭在该筒状壳体6的侧壁夹层中,并与该筒状壳体6同心。光电耦合器9、上拉电阻R、上拉电源Vcc1、CPU 7、蜂鸣提示电路8均安装在该筒状壳体6上。
该CPU 7具有触发端以及控制端,该控制端连接该蜂鸣提示电路8,该触发端经由该上拉电阻R连接于该上拉电源Vcc1。该CPU 7的触发端收到触发信号后,该CPU 7的控制端发出控制信号驱动蜂鸣提示电路8进行蜂鸣提示,警示钻机周围的相关人员不要移动,降低跨步电压触电的风险。
该筒状感应线圈L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光电耦合器9的发光二极管D1的两端,该光电耦合器9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于该触发端,其发射极电性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茂华,未经王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6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