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散热器的转向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7145.6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崔郁阳;吴松岩;张威;陈创和;王倩;岳巍;王彬;王风飞;张洪江;马亚男;白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转向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转向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液压转向系统,尤其在夏季或者温度较高的地区,在频繁转向时,转向液压油的温度会持续升高。油液温度升高,将加剧对转向油泵以及转向器等内部零件的腐蚀及老化,造成零部件寿命降低。现有技术中转向油管如图1所示,其是由软管和硬管结合组成,在第一回油软管1与第二回油软管2之间连接一段钢管3,为油液散热。但是钢管的重量较重,增加了整车的重量,钢管的耐腐蚀性差,需要增加表面处理工艺,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另外钢管接触到的空气有限,因此传递的热量也有限。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转向油液工作温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转向系统油液工作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散热器的转向油管,加强管路的油液散热情况,从而降低系统工作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散热器的转向油管,包括分别与转向油壶和转向器连接的两段回油软管,以及连接两段回油软管的回油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硬管采用铝管,并在铝管上安装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采用铝质薄片结构的散热器。
所述回油硬管为U型散热铝管。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回油软管管路中间,增加一段U型散热铝管,同时铝管上装有类似散热器片的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管路中热量,尽可能的传递到空气中。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散热器安装在回油硬管的外表面,利用金属的热传递,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另外,散热器及回油硬管均采用铝制材料,降低了一部分整车的重量,而且耐腐蚀性好。
本实用新型管路及散热器加工工艺简单,容易实现,且装配简单,生产效率较高,材料利用率高,散热面积大,能够很好的实现油管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普通油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改进后的转向油管包括第一回油软管1、第二回油软管2、连接两段回油软管的回油硬管4和散热器5。第一回油软管1一端与转向油壶相连,一端与回油硬管4通过卡箍连接,第二回油软管2一端与转向器相连,一端与回油硬管4通过卡箍连接。回油硬管4采用U型散热铝管,并在铝管上安装散热器5。
结合图3可见,散热器5采用铝薄片一次性冲压成型,与回油硬管4装配后,两端点焊即可,其占用空间体积小,散热面积大,散热器的形状根据空间布置进行调整容易实现。
工作时,液压油从转向器的出油口流出,依次进入第二回油软管2、回油硬管4、第一回油软管1中,然后进入转向油壶。管路尽可能装配在空气流动性较好的地方,当油液流经回油硬管4时,热量通过回油硬管4传递给散热器5,将热量更好的传递出去,起到降低系统油液温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7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