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用波纹板及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7603.6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竟华;杨书林;何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88/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周惠来;陈晨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波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运行业,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用波纹板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集装箱运输业的载重越来越高,因此对集装箱板材和容积的要求也都越来越高。目前,集装箱的侧板、前墙板、门板均使用的是波纹板,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波纹板1'的波峰部11'、波谷部13'和连接部12'都是各处相同厚度的波纹板,这种波纹板要提高强度,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增加板厚或增加波纹板的波深,但是,由于整个波纹板都是等厚的,当采用前者的方案时,直接大量增加了集装箱的总重量,而采用后者的方案时,相当于减小了集装箱的内宽度,降低箱内容积,使得集装箱装载货物量变小且能容许装载货物的宽度也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集装箱用波纹板及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装箱用波纹板提高强度会导致重量增加或导致集装箱内容量减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装箱用波纹板,包括:至少一个波峰部;至少一个波谷部,所述波谷部和所述波峰部间隔交错设置;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使得所述波纹板呈波浪形;其中,所述波纹板的波峰部的厚度或/和波谷部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
优选地,集装箱用波纹板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连接部的一侧或两侧向内凹陷。
优选地,波峰部的一侧或两侧向外突起。
优选地,波谷部的一侧或两侧向外突起。
优选地,连接部与所述波谷部所呈的角度为25°~70°。
优选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的宽度为30mm~100mm,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之间的距离为25mm~50mm。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均在同一侧向内凹陷,至少一个所述波峰部或至少一个所述波谷部均在同一侧向外突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侧板、前墙、门板或顶板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上述的集装箱用波纹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通过只增加波峰部或者波谷部的厚度而不增加连接部的厚度或减小连接部的厚度的方式来增加波纹板的强度,这样可以避免波纹板重量的过度增加或不增加波纹板的重量,而且对集装箱内容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用波纹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集装箱用波纹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集装箱用波纹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集装箱用波纹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集装箱用波纹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性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性的侧视图。
附图说明:波纹板1、波峰部11、连接部12、波谷部13、前墙2、侧板3和门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波纹板1,包括:至少一个波峰部11、至少一个波谷部13和至少一个连接部12。
波峰部11,所述波纹板1的波峰部11的厚度T1大于连接部12的厚度b。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波峰部11的一侧向外突起;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波峰部11的两侧向外突起。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波峰部11向外突起的作用就是为了增加波峰部11的厚度T1,当连接部12仍然采用原本厚度时,加厚的波峰部11起到了增加波纹板1强度的作用,而因为连接部12的厚度T2没变则相比于将整个波纹板1加厚的方式能够减轻很多重量。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波峰部11的宽度L1为30mm~100mm,波峰部11的具体宽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或者集装箱的尺寸来选择,也可以不在30mm~100mm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7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化的系统
- 下一篇:淀粉乳车辆运输过程的防沉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