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酒店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7753.7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冠群;陆金生;牛逸;张力允;陆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E05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酒店 智能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酒店的感应式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宾馆酒店都采用IC卡智能门锁,通过IC卡感应达到解锁的目的,IC卡采用硅片存储信息,因此,与传统标识卡(磁卡、条码卡、光电卡等)相比,存储容量大,防伪性好,可靠性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通讯、金融、交通、安防等众多领域。IC卡是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酒店IC卡电脑门锁采用IC卡作为开锁的钥匙,它包含了IC卡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
而IC卡智能门锁的核心就是IC卡内的硅片,而不是卡的外形。同时,目前IC卡智能门锁开门是需要先照卡,通过信息校对后,蜂鸣器发出声音后在规定时间内转动门把手就可以开门,而如果超时不开门则会自动重新锁定。而先照卡再去握把手这2个动作(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存在着一个时间差,从而容易导致门重新锁定,而如果将这个时差设定得过大,又容易引起不安全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简化宾馆酒店智能门锁开门时的繁琐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酒店智能门锁,包括位于门外侧及内侧的外侧门把手及内侧门把手,由外侧门把手或内侧门把手带动锁舌前进及后退,其特征在于:在外侧门把手上形成有第一阶梯形接触面,在第一阶梯形接触面上设有感应接收区,还包括门卡,门卡上形成有与第一阶梯形接触面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形接触面,在第二阶梯形接触面上设有内置硅片感应区,第二阶梯形接触面与第一阶梯形接触面紧密贴合后,硅片感应区与感应接收区相贴合。
优选地,在所述门卡上设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开门的步骤,只需要一只手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开门,提高了效率,也方便反应较慢的老年人、或行李较多的住客、或一只手不方便运动的残障人士等开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门把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门把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卡的侧视图;
图5为门外侧的45度斜视图;
图6为门卡和外侧门把手完全契合的瞬间;
图7为门解锁以及开门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酒店智能门锁,包括位于门外侧及内侧的外侧门把手1及内侧门把手2,由外侧门把手1或内侧门把手2带动锁舌3前进及后退,在外侧门把手1上形成有第一阶梯形接触面4,在阶梯形接触面4上设有感应接收区9,还包括门卡5,门卡5上设有挂钩8,门卡5上形成有与第一阶梯形接触面4相配合的第二阶梯形接触面6,在第二阶梯形接触面6上设有内置硅片感应区7,第二阶梯形接触面6与第一阶梯形接触面4紧密贴合后,硅片感应区7与感应接收区9相贴合。
使用者手持门卡5,将门卡5放置到外侧门把手1上,并顺势握住门卡5和外侧门把手1,当两者达到完全契合状态时,门卡5内置硅片通过硅片感应区7传送电子信息给感应接收区9,并送达相应的数控模块,信息匹配后,蜂鸣器发出响声提升,同时用户顺势扳动仍处于完全契合状态下的外侧门把手1和门卡5,达到开门状态。开门后,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门卡5将会很轻易拿下。外出时,门卡5末端的挂钩8也便于挂到钥匙圈上,从而便于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7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