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梭车专用导向轨道及轨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8325.6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欣;周义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德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2 | 分类号: | B65G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周海斌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梭 专用 导向 轨道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梭车专用导向轨道,以及含有该轨道的轨道组件,尤其适用于子母穿梭车系统,属于仓储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为实现密集存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穿梭车货架,对有限的仓储空间做最大限度的利用。
货架上设置有供穿梭车运行的轨道,而传统轨道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目前已有企业针对这些缺陷研发出一些新型轨道。
例如,申请号201120032390.2授权公告号CN20196177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穿梭车系统的小车导轨,该导轨中上部偏上有一段向外倾斜的斜边,这样可降低穿梭车放入轨道的难度;中间侧面垂直段可确保穿梭小车导向轮发挥导向作用,使穿梭小车保持直线行驶。
再如,申请号201220330801.0授权公告号CN2027438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穿梭式导轨,该导轨上平面处具有非直角的上折弯面,能使导轨与立体库的堆垛机配合使用。
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多段轨道首尾衔接才能构成供穿梭车运行的整体轨道,采用现有穿梭车专用轨道的话,则需要对各段轨道的端头位置做精密调整,确保相邻轨道连接处相互平齐,避免因高度差导致的轨道端头突出对穿梭车车轮造成过度磨损。然而,这样势必会增加穿梭车货架的安装维修的难度和成本,不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穿梭车专用导向轨道,可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安装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含有上述轨道的轨道组件,便于安装该轨道。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梭车专用导向轨道,包括轨道主体,其特征是,所述轨道主体具有横向轨道面板,所述轨道面板的一侧边向下竖直延伸出安装板,所述轨道面板的另一侧边向上竖直延伸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部边缘朝远离轨道面板的斜上方延伸出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顶部边缘朝远离轨道面板的方向横向延伸出承重板;所述轨道面板的两端分别向外沿斜下方延伸出斜面。
该结构在轨道面板末端设置有斜面,在安装轨道时只需将相邻轨道的斜面相接,即可搭成过渡缓坡,使穿梭车车轮能顺利地从一轨道运行至另一轨道,这样无疑会降低对轨道末端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轨道安装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轨道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两端与轨道面板斜面相对应的部位为靠向限位板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宽度<所述轨道面板宽度<所述限位板宽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组与方颈螺栓相配的方形通孔,所述安装板沿长度方向分布有一组与方颈螺栓相配方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轨道面板、安装板、限位板、导向板、承重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承重板远离导向板的侧边竖直向下延伸出折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穿梭车专用导向轨道组件,其特征是,包括前述轨道和支撑件,所述轨道与支撑件固连,所述支撑件与外部货架固连;所述支撑件具有与轨道安装板对应的第一支板、与轨道限位板对应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一、第二支板分别具有螺栓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轨道组件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螺栓安装孔均为横向长腰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具有与轨道轨道面板对应的折边。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顶部具有弧形弯曲且底部为平底;或者,所述支撑件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弧形弯曲。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可降低对轨道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轨道安装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另一种结构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支撑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德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德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8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