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9163.8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金丹;夏立恒;余斌;郭小磊;王磊;周健;张永涛;梅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5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路 振荡 灌注 生物 反应 系统 | ||
1.一种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其内部容纳有多个用于种子细胞和生物材料共培养的支架(13);所述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的顶面装有进液管(1),底面装有出液管(7);所述进液管(1)和出液管(7)分别连接输液管;
储液瓶(11),用于将瓶内的培养液通过输液管输送到所述支架(13);
回收瓶(16),用于通过输液管接收从所述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流出的培养液;
所述储液瓶(11)和回收瓶(16)通过各自的三通管来控制培养液的流向,以致在灌注换液通路和灌注培养通路中间切换;所述灌注换液通路是培养液从储液瓶(11)流入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再流入回收瓶(16)的环路;所述灌注培养通路是培养液在输液管内循环进出所述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的环路;
蠕动泵(15),设置在所述灌注换液通路与灌注培养通路中,用于控制通过输液管的培养液的流速及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振荡器(17),所述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放置在振荡器(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1)与支架灌注培养装置(14)之间的输液管上装有通气滤膜(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与通气滤膜(18)之间设有缓冲气囊(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灌注培养装置包括:
灌注体(4),在液体灌注方向开设有多个灌注孔(41),所述灌注孔(41)内可容纳至少一个支架;
灌注器上盖(2),其顶面是光滑的平面,其底面开设有可部分容纳所述灌注体(4)的凹槽;所述灌注器上盖(2)上开设有可插入进液管(1)的进液孔;
灌注器下盖(6),其底面是光滑的平面,其顶面开设有可部分容纳所述灌注体(4)的凹槽;所述灌注器下盖(6)上开设有可插入出液管(7)的出液孔;
所述灌注器上盖(2)的周边上开设有多个上盖固定孔(21),所述灌注器下盖(6)的周边上也开设有与所述上盖固定孔位置相对应的下盖固定孔(61);所述灌注体(4)被嵌套在所述灌注器上盖(2)与所述灌注器下盖(6)之间,并通过螺丝穿过所述上盖固定孔(21)和下盖固定孔(61),将灌注器上盖(2)、灌注体(4)和灌注器下盖(6)连接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注体(4)是圆盘形的;所述的灌注器上盖(6)和灌注器下盖(2)是圆盘形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注体(4)具有不同的厚度;所述的灌注体(4)上的灌注孔(41)具有不同的直径以及不同的数量和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体(4)内灌注孔(41)的进液孔的尺寸大于出液孔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注器上盖(6)与灌注器下盖(2)的凹槽是阶梯式的,以致当所述灌注体(4)嵌入凹槽内时形成上贮液室和下贮液室。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环路振荡灌注式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灌注培养装置还包括:
上密封圈(3),放置在所述灌注器上盖(2)底面的阶梯式凹槽内;以及
下密封圈(5),放置在所述灌注器下盖(6)顶面的阶梯式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91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