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塑料异型材的软硬共挤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9858.6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鲁志红;何海军;刘日方;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柯美特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塑料 异型 软硬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建材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塑料异型材的软硬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异型材一种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而制作成横截面非圆形的挤出塑料制品,具有质轻、耐腐蚀、承载性能好、装饰性强、安装方便等优良的使用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器、家具、交通运输、土木、水利等领域。当然,随着国内外塑料成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挤出设备、原材料及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造等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塑料异型材的共挤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其在塑料异型材产品上的应用可以使产品多样化或者多功能化,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档次,降低产品的成本。按塑料异型材的软硬程度来区分,可分为软质异型材和硬质异型材两种,其中,软质异型材主要作用于衬垫和密封,硬质异型材则主要用作结构材料。以聚氯乙烯型材为例,目前,常用的共挤技术包括如下两种方案:
(1)硬质共挤:在聚氯乙烯型材的表面共挤一层硬质塑料,质感单一,且触碰不舒适,其生产工艺是通过两台挤出机挤出硬质塑料,然后在挤出模具内结合,以此来完成共挤聚氯乙烯型材的生产,因此,并不存在表面软硬共挤的技术。
(2)软硬共挤:现有的聚氯乙烯共挤型材采用的是后共挤的方式,即在聚氯乙烯型材完全定型之后,再挤出软质材料实现复合成型的方式,其共挤实质不是形成较薄的装饰面,而是共挤一个结构,由此进一步判断得出,聚氯乙烯共挤型材并没有实现大表面薄厚度共挤。
综上所述,为实现聚氯乙烯型材表面的软硬共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软硬共挤模具,采用现有的软质共挤塑料为原料,可实现在聚氯乙烯型材表面大面积薄壁厚软硬共挤,提高型材的抗冲击强度,极具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塑料异型材的软硬共挤模具,该模具提出了具有软硬共挤通道的模具组件,以现有的软质共挤塑料为原料,可实现聚氯乙烯型材等硬质材料的软硬共挤,具有提高型材强度、表面舒适度等特性,加工及制作均十分简易,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塑料异型材的软硬共挤模具,包括设于挤出机构前端的模具组件,挤出机构由挤出硬质材料的主挤出机以及挤出软质材料的共挤挤出机组成,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具有软硬共挤通道的模具组件,其结构如下:在模具组件内设有与主挤出机相连通且供硬质材料成型的主流道、与共挤挤出机相连通且供软质材料通过的共挤流道,共挤流道的出口端与主流道相连通,制作原理简单,以聚氯乙烯型材为例,在实现该型材表面软硬共挤时,只需操作挤出机构将聚氯乙烯原料、软质共挤塑料分别由主挤出机、共挤挤出机挤出即可,软质共挤塑料在模具组件内沿共挤流道的出口端与主流道内的聚氯乙烯原料汇合,然后再经主流道共同挤出模具组件,实现聚氯乙烯型材的软硬共挤。
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所述的模具组件由设有主机接口、共挤接口的共挤口模以及定型装置组成,所述的主流道、共挤流道均设于共挤口模上,所述的主挤出机依次通过主机接口、主流道与定型装置相连通;而所述的共挤挤出机则通过共挤接口与共挤流道相连通,结构十分简单。
所述的共挤口模为内嵌有模芯的方形结构,在共挤口模上还设有供模芯装配的定位孔,所述的主流道为定位孔与模芯形成的夹层通道,而所述的共挤流道则设于主流道的上方并与定位孔相连通,在实际制作时,不同形状的定位孔以及模芯可定型出不同形状及功能的异型材结构,在实际操作时,由于通过主流道、共挤流道的制作原料均为熔融熔体,因此,共挤流道内的软质共挤塑料则会在重力作用下流至主流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易,拆装方便等优点,所述的共挤口模包括依次与定型装置相连的前模板、中间模板以及后模板,基于上述结构可知,所述的定位孔为横向贯穿前模板、中间模板以及后模板的空孔结构,而所述的共挤流道则设于中间模板与前模板之间,当软质共挤塑料经共挤流道的出口端与主流道内的原材料汇合时,还需通过一共同流道,即位于前模板上的主流道,才能共同挤出,在实际制作时,为满足共挤层与主型材的牢固的结合力,在设计共挤口模时,还应保证两种物料在共挤模具内有足够长的黏合时间,提高异型材的性能指标。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机接口设于后模板上;所述的共挤接口设于中间模板上,在中间模板上还设有与共挤接口相连通的引流槽,而所述的共挤流道则为由引流槽与前模板组合而成的通道结构,装配十分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引流槽竖向设置于中间模板上,所述的共挤接口与引流槽的顶端相连通,其底端则与定位孔相连通,为实现硬质材料的表面软硬共挤,所述引流槽的结构应满足如下两点:
a:所述引流槽的深度随软质材料的流动方向依次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柯美特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柯美特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9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幅丁基橡胶自粘防水卷材制备用挤出装置
- 下一篇:网绳挤出机进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