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0088.2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谢溢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溢河;柯金松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伞中棒 缩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伞结构,特别是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每家每户都备有几把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现有技术中的伞早已经实现了可以自动开收的功能,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可以参看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目前的自动开收伞只具有自动打开和自动收拢伞布的功能,虽然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但是,使用者在收拢伞布后仍然需要手动将伞的中棒收起,仍然使用不够方便。于是申请人发明了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请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120128521.6的专利文件,其通过一根外管拉绳,配合滑轮副形成下巢拉伸结构,在收拢中棒同时,可以拉动下巢,进行伞布的收拢,使收伞更加简单、方便,但是其通过一条绳子收拢下巢,可靠性能较差,而且其通过两个滑轮绕绳,结构较为复杂,另外,其下巢拉绳连接到下巢的一端,在收拢时,容易产生偏位,影响收拢的流畅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下巢拉绳部分结构复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其通过两段拉绳同时拉动下巢,达到收拢下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伞中棒缩短结构,中棒缩短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中棒外管和中棒中管,中棒中管顶部固定安装有外管内塞,中棒内设有两段下巢拉绳,两段下巢拉绳一端分别连接在外管内塞处,另一端分别绕过中棒顶部的下巢拉绳滑轮与下巢上的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外管内塞上设有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两段下巢拉绳分别连接在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位置处。
所述的外管内塞上固定设有转向杆,两段下巢拉绳在转向杆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段下巢拉绳同时作用,收拢下巢时,可在下巢两段产生相同的拉力,使下巢收拢时滑动更加流畅,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滑轮组件,简化了产品结构,同时,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撑开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撑开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的D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棒外管,2-中棒中管,3-中棒内管,4-上巢,5-下巢,6-伞骨,7-收伞弹簧,8-伞柄,9-收伞按钮,10-子弹头,11-下巢拉绳,12-外管拉绳,13-外管内塞,14-外管拉绳滑轮,15-内部弹簧,16-内部滑块,17-外管拉绳头第一固定处,18-外管拉绳第二固定处,19-下巢拉绳第二固定处,20-子弹头拉绳, 21-弹片,22-顶块,23-保护套管,24-下巢拉绳滑轮,25-下巢拉绳第一固定处,26-转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请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中棒、伞柄8、伞骨6、伞布(图中未画出)、上巢4和下巢5,其中,伞柄8固定安装在中棒下端,上巢4固定安装在中棒顶端,下巢5套装在中棒上,伞骨6安装在上巢4和下巢5上,伞布安装在伞骨6上,本实施例中,伞骨6间安装有收伞弹簧7。本实施例中,伞的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伞柄8内安装有收伞按钮9,用于开伞和收伞之用,伞柄8内对应于收伞按钮9位置处设置有顶块22,伞柄8内还安装有用于卡接中棒的弹片21,顶块22与弹片21的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溢河;柯金松,未经谢溢河;柯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0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