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质输液管线清管接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0486.4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智;黄忠耀;谭成顶;马远洋;蔡利海;李存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46 | 分类号: | F16L55/46;F16L101/12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管线 接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质输液管线剩余液质清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从软质输液管线内接收清管器的软质输液管线清管接受装置。
背景技术
软质输液管线一般用于军事、民用的油料、液体等的输送,特别是应急时用于液态物质的输送,如陆地上、海上舰船之间的油料、液体输送。在使用软质输液管线输液完成后,一般要先将管内剩余液质清除,再将软质输液管收卷存放。目前,用于清除软质输液管线内剩余液质的清管装置包括清管器发送装置、清管器接收装置、以及穿越软质输液管的清管器。其中,现有清管器接收装置体积大、笨重,为固定式,不能移动,且仅适合发送哑铃型清管器,而哑铃型清管器在用于两舰之间的软质输液管内极易受阻而无法通过。因此,现有清管器接收装置不适宜用于软质输液管线内剩余液质的清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连接便捷、重量轻、耐腐蚀的软质输液管线清管接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软质输液管线清管接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受三通;该接受三通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与第一端口直通的第二端口设有平板堵盖总成,与第一端口侧通的第三端口连接有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接受三通的第三端端口设有挡条或栅栏状挡板;接受三通上设有压力表和放气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接受三通底部设有由活拌、指示杆、形密封圈、压紧座、填料压环、压紧螺母构成的指示总成;活拌设置在接受三通底部的凹槽内,下端固定在指示杆的一端;指示杆通过形密封圈、压紧座、填料压环、压紧螺母固定在接受三通底部凹槽侧壁上;指示杆的另一端呈L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平板堵盖总成包括堵板、密封垫、碟形螺母,密封垫设置在堵板上,堵板通过半圆头螺栓、螺母铰接在接受三通上,碟形螺母通过双头螺栓固定在接受三通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平板堵盖总成、接受三通、放气阀、第一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为铝合金材质的平板堵盖总成、接受三通、放气阀、第一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有较强的耐海水,酸,碱等腐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第一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接受三通、压力表、放气阀、平板堵盖总成和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阳端接头构成的软质输液管线清管接受装置,其中,接受三通的第一端口连接有第一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与第一端口直通的第二端口设有平板堵盖总成,与第一端口侧通的第三端口连接有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接受三通的第三端端口设有挡条或栅栏状挡板,接受三通侧壁上设有压力表和放气阀,因而当清管器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软质输液管线内的剩余液质从第二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流入受油容器,在挡条或栅栏状挡板的遮挡下,清管器到达清管接受装置后,打开平板堵盖总成,取出清管器,随后合上平板堵盖总成紧固碟形螺母,等待下一次的取出操作。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接受三通底部设有由活拌、指示杆、形密封圈、压紧座、填料压环、压紧螺母构成的指示总成,活拌设置在接受三通底部的凹槽内,下端固定在指示杆的一端,指示杆通过形密封圈、压紧座、填料压环、压紧螺母固定在接受三通底部凹槽侧壁上,指示杆的另一端呈L形折弯状,因而当清管器到达接受三通内并接触活拌时,指示杆随之转动,提示清管器达到,便可进行取清管器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连接便捷、重量轻、耐腐蚀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输液后的软质输液管线内取出清管器,以便清除管内剩余液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受三通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受三通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B-B视图。
图6是图4的C-C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转式异形接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堵盖总成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堵盖总成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04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箔生产用抽风系统
- 下一篇:分布式系统中驱动操作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