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1749.3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璟璟;陈达;孙学军;金荧荧;干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2 | 分类号: | G01N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激发 剪切 谐振 薄膜 声波 谐振器 | ||
1.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包括基片(101)、声反射层(102)、压电层(103)以及输入电极对(104)和输出电极对(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电极对(104)由设置在压电层(103)上下两表面的两个相同形状且相互连通的输入上电极(106)和输入下电极(107)组成,输出电极对(105)由设置在压电层(103)上下两表面的两个相同形状且相互连通的输出上电极(108)和输出下电极(109)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输入下电极(107)的横向长度(110)与压电层(103)厚度的比例以及输出下电极(109)的横向长度(111)与压电层(103)厚度的比例都介于50至15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输入下电极(107)的横向长度(110)与横向电极间隔距离(112)的比例以及输出下电极(109)的横向长度(111)与横向电极间隔距离(112)的比例都介于20至1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输入下电极(107)距压电层外侧边界的距离(113)以及输出下电极(109)距压电层外侧边界的距离(114)都大于压电层(103)厚度的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激发剪切波谐振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其特征在于,输入电极对(104)和输出电极对(105)中上下两电极之间设置有通孔(115),其截面积小于输入下电极(107)和输出下电极(109)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心距电极侧边的距离(116)为压电层(103)厚度的10倍至5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17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