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片状车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2340.3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奕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奕冰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车载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器,尤其涉及USB取电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移动电源,导航仪,相机等设备的方便、快捷取电。
【背景技术】
现今使用的车载充电器,是一种适合接入汽车的直流供电接口(俗称点烟口)取电,并将取得的12v/24v直流电转换成USB接口标准的5V直流电,以供USB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移动电源,导航仪,相机等设备取电之用的便携充电装置。现今设计的车载直流供电口直径一般为20MM左右的圆柱形孔,它是汽车里主要供电接口,一般一车一个,其中,供电接口底部为正极触点,孔壁整体为负极,当车载充电器上的点烟插头的正极弹片与两侧负极弹片分别接触孔底正极触点与孔壁即可取电。车载充电器的尾部为USB接口,其内部的电子模块将供电口输出的12v/24v电流转换为USB标准的5V电流,提供USB取电设备充电。
然而,当充电器使用完毕或需要更换其他设备时,需要取出车载充电器存放于车上,由于汽车经常处于行驶状态,而圆柱外型的车载充电器在存放时很容易滚动而丢失或掉落损坏,更严重的可能因为滚动而影响行车安全。其次,由于车内储物空间一般都比较紧缺,圆柱外形会占用更多空间,不利于车上存放更多其他东西。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块状的车载充电器,用于解决车载充电器在存放时,行车颠簸导致充电器滚落摔坏甚至因掉落而分散司机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以及旧体型的车载充电器空间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状车载充电器,用于对汽车点烟口取电,包括匹配接入该点烟口的点烟插头、电路单元、以及设置于该点烟插头尾部的USB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烟插头呈扁平块状,用于接入所述点烟口取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点烟插头包括设置于该点烟插头端部的正极弹片与设置于所述点烟插头侧面的负极弹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负极弹片对称分布于点烟插头侧面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负极弹片数量为2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点烟插头厚度为5-15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载充电器点烟插头外形改变,即由圆柱体改为扁平块状结构,增加了车载充电器与内饰表面之间摩擦力,避免存放充车载电器时,行车颠簸引起的滚动现象,降低了跌落摔坏的风险,以免因掉落而分散司机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同时又由于该扁平块状结构更加规整,体积相对于圆柱体更小更薄,因此也节约很多存放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直流供电接口外部示意图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点烟口接入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车载点烟口、11负极孔壁、12正极触点、20车载充电器、21点烟插头、22USB输出接口、211正极弹片、212负级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片状车载充电器20,用于对车载点烟口10取电,
其中,该车载充电器由点烟插头21、电路单元、以及设置于该点烟插头21尾部的USB输入接口22构成;
具体地,所述点烟插头21为扁平块状结构,其厚度以5-15mm为佳;所述电路单元运用目前最精密的贴片电子工艺装配车载充电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厚度可以控制在9.5mm左右。
进一步而言,所述点烟插头21还包括设置于该点烟插头21端部的正极弹片211与设置于所述点烟插头侧面的负极弹片212;其中,该负极弹片212对称分布于点烟插头21侧面位置。所述负极弹片数量2片为佳。
如图3所示,需要对USB取电设备充电时,将车载充电器20接入车载点烟口10,使其正极弹片211与车载点烟口底部正极触点12连接,负极弹片212与车载点烟口10负极孔壁11连接,把取得12V/24V直流电转化为USB接口标准的5V直流电,以供USB取电设备充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奕冰,未经梁奕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2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用电器依次充电装置
- 下一篇:锂电池保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