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顶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2862.3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邓家勋;王翔;章凡;邓江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顶升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连续梁桥的顶升需要控制各墩位处(顶点处)位移差值,常规配置的间隙保护系统,在顶升过程中千斤顶倒换至临时支撑时,因支撑钢管的压缩变形及连接缝隙,上部梁体也会随千斤顶的收缸而下沉,下沉量不可控,即各墩位的位移差也很难控制,对梁体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个顶升过程中对支点位移的控制。
传统的连续梁桥顶升施工,比较难以解决钢支撑垫块的钢支撑系统体系的压缩量,如发生千斤顶失效的突发状况,造成顶升系统以及上部结构存在不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桥梁顶升系统,实现交替式顶升从而保证顶升过程中顶升系统的结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桥梁顶升系统,包括安装在需顶升桥梁结构底部的千斤顶组以及对应设置在千斤顶组正下方的钢支撑系统,所述千斤顶组的活塞朝下设置。
进一步,所述钢支撑系统由多个支撑杆构成,每个支撑杆对应千斤顶组中的一个千斤顶,该支撑杆由若干上下叠置的支撑钢筒组成,所述支撑钢筒两端焊接有法兰,上下叠置的支撑钢筒通过螺栓相固结,左右相邻的支撑杆通过连接桁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千斤顶组安装在桥梁结构底部对应桥墩、桥台位置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在桥梁结构的底部安装分配梁,两组千斤顶安装在分配梁底部。
进一步,所述分配梁包括纵板和横板,四个纵板相互垂直固结构成矩形框架,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垂直设置若干横板。
进一步,所述横板等间距固接在矩形框架上。
进一步,所述横板穿过前、后侧面的两个纵板。
进一步,在前、后侧面的两个纵板之间还平行固设一纵板。
该桥梁顶升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承担上部结构桥梁箱梁的重量,此系统需要考虑他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保证梁体顶升时系统本身的状态不变,同时保证梁体在顶升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不变,包括附加应力、位移等。顶升过程中采取内部监测数据与第三方监控数据进行校核,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误差,确保顶升过程中梁体安全。在伸缩缝处的顶升,需在其两侧(桥梁纵向)同时加压,以避免桥墩桩基顶部区域产生不平衡弯矩。
桥梁顶升系统能实现交替式顶升方式,交替式顶升在顶升过程中,梁体处于两组千斤顶交替支撑的状态,两组千斤顶交替支撑时,梁体位移均处于可控状态,在每一组支撑状态下,支撑体系的压缩量几乎不产生变化,因而梁体内力也几乎不产生变化。在这种施工方式下,梁体位移自顶升开始到顶升结束均连续处于受控状态。每个千斤顶压力也均连续监控状态,因此可以保证梁体在顶升过程中不被损坏,包括梁体在内的整个支撑体系也处于监控状态中。因此整个桥梁顶升系统也处于安全可控状态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千斤顶组的交替循环顶升,随时消除了钢支撑系统的压缩量,在其中任何一千斤顶组卸压的同时,另一千斤顶组已经开始伸缸顶升,消除了各支撑点之间的高差问题。同时,如发生极个别千斤顶液压失效的突发状况,上部重载物下落因支撑压缩量已消除而没有了落差,荷载托换即刻完成,有效保证了上部重载物的安全,从而也有效保证顶升中的结构安全,并使顶升的桥梁结构能够按人们预想的程序实现顶高、变坡、下降、纠偏,达到顶升后不降低桥梁结构使用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配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桥梁顶升系统,包括第一千斤顶组1a、第二千斤顶组1b以及对应设置在两组千斤顶组正下方的钢支撑系统,所述千斤顶组的活塞朝下设置。在需顶升桥梁结构3底部对应桥墩、桥台前后两侧位置安装分配梁4,两组千斤顶组安装在分配梁4底部。
所述钢支撑系统由多个支撑杆构成,每个支撑杆对应千斤顶组中的一个千斤顶,该支撑杆由若干上下叠置的支撑钢筒5组成,所述支撑钢筒5两端焊接有法兰7,上下叠置的支撑钢筒5通过螺栓相固结,左右相邻的支撑杆通过连接桁架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未经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2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