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肛周皮肤保护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340.9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2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彦 |
主分类号: | A61F13/47 | 分类号: | A61F13/4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1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护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肛周皮肤保护垫。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是老年人、危重、昏迷及截瘫患者的常见症状,由于粪便的刺激,肛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潮红、湿疹、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溃烂可延伸至外阴,粪便污染尿道口,则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病人痛苦,而且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
临床上,肛周皮肤完好的大便失禁患者,多使用造口袋收集粪便,而造口袋长期使用,则会导致肛周皮肤红肿、湿疹甚至溃烂,已有肛周潮红、湿疹的则不宜使用造口袋,另一种解决大便失禁的方法是使用气囊式接便器,即在肛管内插管,肛管内外留置气囊,体外连接集便器,此方法可以解决稀便的引流,对于质软和质硬的粪便无法解决,长时间留置肛管会减少肛门括约肌的反应,甚至导致括约肌永久性松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自行控制排便时间及次数进而避免粪便对肛周皮肤的持续侵蚀,适用于大便失禁的病人使用的肛周皮肤保护垫,此保护垫进一步优选适用于大便失禁的卧床病人,使用此保护垫可有效保护肛周皮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肛周皮肤保护垫,它包括一个托条,所述托条为Y形,由主体部、左分支部和右分支部一体连接组成,所述托条的主体部上设有吸水隆起部,所述托条在其主体部、左分支部和右分支部各形成一个端部,所述托条的上述三个端部均设有粘贴块。
所述吸水隆起部由绒毛浆层、上高分子复合纸层和上无纺布层组成;
所述绒毛浆层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上高分子复合纸层缠绕固定在绒毛浆层外圆周面上形成圆柱形结合体;
所述圆柱形结合体固定在托条的主体部上,且其轴向方向与托条的主体部长度方向相一致;
所述上无纺布层的中部包覆在圆柱形结合体露出的圆周面上,且其两侧部延伸至托条的主体部的两侧边沿;上述各层之间通过胶粘固合。
所述托条的左分支部和右分支部对称分布在托条的主体部长度方向的两侧,且其夹角为30-45°。
所述左分支部、右分支部以及主体部的长度均相等,所述圆柱形结合体的总长度为主体部的长度的一半。
所述圆柱形结合体的两端均设有到托条的主体部的斜坡面过渡。
所述斜坡面的倾斜度为20-40°。
所述托条为层状结构,所述层状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下无纺布层、下高分子复合纸层和PE透气膜层,各层之间通过热熔胶固合。
所述粘贴块为医用透气胶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肛周皮肤保护垫,它包括一个托条,所述托条为Y形,由主体部、左分支部和右分支部一体连接组成,所述托条的主体部上设有吸水隆起部,所述托条在其主体部、左分支部和右分支部各形成一个端部,所述托条的上述三个端部均设有粘贴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由于肛门位于两臀之间,臀裂与腹股沟形成Y形区域,”根据此人体的生理结构”设计了一个Y形托条,其两个分支部通过粘贴条分别固定在两侧腹股沟或下腹部,主体部通过粘贴条固定在骶尾部,使用方便且固定效果好;(2)因为大便失禁是属于肛门部位或其相关神经损伤而不能自主控制粪便的一种病理现象,所以本实用新型在Y形托条上设有吸水隆起部,通过其与肛门的脱离与贴合可自行控制排便时间及次数,进而避免了粪便对肛周皮肤的持续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肛周皮肤保护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彦,未经梁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