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高效PM2.5分离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699.6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乔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28;G01N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高效 pm2 分离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载污染物收集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密高效PM2.5分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大量污染物也被泄漏到空气中,与冷空气凝结成悬浮性颗粒物。颗粒物粒径越小,向人体内部渗透的能力也越强,对人体健康显现的危害就越大。为了了解污染物成分,判明来源,探索成因,采取有效减排措施,按粒径大小精确地分离和收集悬浮颗粒物是必经之路。
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污染源,例如,火力发电厂,炼油厂,水泥厂等等。另一种是,移动污染源,主要指机动车。针对此类污染物,主要采用的分离器包括旋风式收集器(cyclone)和(级联)冲击式收集器(cascade impactor)两种。旋风式收集器由于对小颗粒物分离效果不佳,往往是作为初级大颗粒物去除装置,置于采样器的入口端。冲击式收集器虽然具有优越的小粒子捕捉能力,但由于收集板可承载颗粒物量有限,并伴随着高速气流通过,往往会使收集到撞击板上的大粒径颗粒物重新随气流再悬浮,进入小颗粒一端,导致测量的结果较真值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密高效PM2.5分离收集装置,适合大量连续气体采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精密高效PM2.5分离收集装置,包括分离器、收集器Ⅰ和收集器Ⅱ,所述分离器顶端为采样孔,所述收集器Ⅰ和收集器Ⅱ分别布置在两条独立气路中,两条独立气路的入口端与分离器连接,出口端合并后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收集器Ⅰ和分离器之间布置导出管,所述导出管入口端与分离器下端面连接,所述导出管出口端与收集器Ⅰ顶端连接,所述收集器Ⅱ和分离器之间布置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入口端与分离器靠近下端的外轮廓面连接,所述收集管出口端与收集器Ⅱ顶端连接,所述收集器Ⅰ和收集器Ⅱ下端分别连接流量计Ⅰ和流量计Ⅱ,所述流量计Ⅰ和流量计Ⅱ分别连接气体调节阀Ⅰ和气体调节阀Ⅱ的入口端,所述气体调节阀Ⅰ和气体调节阀Ⅱ的出口端合并后与真空泵连接。
所述分离器外置温度计。
所述采样孔和导出管布置在同一条中心轴线上。
所述收集器Ⅰ和收集器Ⅱ内部布置空气滤膜。
所述导出管和收集管的直径比例为3比1。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密高效PM2.5分离收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直形导出管,使非目标的大颗粒物从主气流中彻底地分离出来,有效地消除了目前采用的冲击式分离收集器中由于收集板上的颗粒物的大量堆积,在气流高速通过时,被收集到撞击板上的部分非目标大颗粒物重新随气流再度悬浮重新进入主气流,最终作为小颗粒被捕集,使得测量结果较真值要偏高。因为非目标的大颗粒物能从气流主体中彻底被分开,使得收集到的非目标的大颗粒物的量对分离效果没有根本影响,理论上可累计采集空气量无限变大,从而使监测误差得以根本抑制,准确度极大改善。收集器内的空气滤膜采集非目标的大颗粒物后,可简单地更换,或者采用适当大孔径滤膜,消除颗粒物过度堆积所造成的气流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代表性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比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脉冲透视口腔CT及其同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采集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