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轮式上下升降驱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7909.5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艾迪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14 | 分类号: | F16H3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7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上下 升降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驱动结构技术,具体为齿轮式上下升降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部分自动控制产品中设置有升降结构,这些升降结构需要驱动结构进行驱动,如在流体控制用阀体中,用于对流体流量大小和开闭进行控制的启闭门的升降是通过驱动结构实现的。目前所采用的上下升降驱动结构都较复杂,其制造成本大,装配困难。这种驱动结构一般利用热动棒或电机直接推动的方式实现,控制后为了保持所需的启闭状态,热动棒或电机需要持续地供电工作,这种方式耗电高,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耗电少、可靠性高的齿轮式上下升降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齿轮式上下升降驱动结构,包括:齿轮转盘,齿轮转盘的边缘设有齿条,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条形螺杆,条形螺杆螺接于齿轮转盘的通孔上;用于驱动齿轮转盘转动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动力源以及在动力源带动下转动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齿轮转盘啮合;壳体,齿轮转盘、驱动单元和条形螺杆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条形螺杆伸出缩入的透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动力源为电机。
优选的方案中,壳体于齿轮转盘的下侧中心设有凹槽,条形螺杆伸入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安装在产品内使用;在壳体的配合下,当齿轮转盘转动时,条形螺杆会从壳体的透孔中伸出或缩入,因此通过控制齿轮转盘的转向便能够实现对条形螺杆的升降控制,结构巧妙;使用时只需将需要升降的相关结构跟随条形螺杆动作,便可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基于齿轮进行驱动,当条形螺杆带动所需驱动的相关结构到达所需位置后,即使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条形螺杆也会可靠地保持在相应的位置上,因此驱动单元不需要持续地耗电,节能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对产品内需要升降控制的相关结构(如阀体内的启闭门)的上下升降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克服传统驱动结构过于复杂、控制麻烦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包括壳体1、驱动单元2、齿轮转盘3、条形螺杆4等,驱动单元2、齿轮转盘3、条形螺杆4安装在壳体1内。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供条形螺杆4伸出缩入的透孔5。
齿轮转盘3的边缘设有齿条,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此内螺纹与条形螺杆4的外螺纹相匹配。条形螺杆4螺接于齿轮转盘3的通孔上。驱动单元2用于驱动齿轮转盘3转动,其包括动力源21以及在动力源21带动下转动的驱动齿轮22,驱动齿轮22与齿轮转盘3啮合。另外,优选的是壳体1于齿轮转盘3的下侧中心设有凹槽6,条形螺杆4伸入到凹槽6内。
具体使用时,可以将需要升降控制的相关结构安装在条形螺杆4的上端位置,使得其跟随条形螺杆4上升和下降。
为了使得条形螺杆4能够随着齿轮转盘3的旋转而动作,壳体1或壳体1的外部应该设置有用于限定条形螺杆4动作的结构,此结构的作用在于使得驱动结构在动作时,条形螺杆4不会跟随齿轮转盘3转动。此限定结构优选配合所需驱动的相关结构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转盘3边缘的齿轮是外齿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齿轮转盘3上的齿轮可以是内齿轮,与驱动齿轮22实现内啮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驱动单元2的动力源21驱动齿轮22转动,由于齿轮转盘3和驱动齿轮22啮合,因此齿轮转盘3会跟随齿轮22动作。由于齿轮转盘3不能升降,而条形螺杆4不能旋转,因此,条形螺杆4智能进行升降动作。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驱动单元2所包含的动力源21优选为电机;在某些优选的方案中,电机的转动输出和齿轮转盘3之间还可以设置额外的齿轮进行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艾迪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艾迪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79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减速机一体化结构
- 下一篇:上下双簧摩托车后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