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9919.2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6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君;曹新平;周杰;朱帅;张益均;岑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7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桥式起重机 装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的辅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双梁桥式起重机,双主梁与带有大车的端梁相焊接,小车在双主梁上端运行。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处对称安装有两块弯板,且车轮通过安装轴装配于弯板处。两块弯板通常是通过焊接固定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处的,但问题在于,焊接时两块弯板的焊接变形很难控制,焊接应力集中,两弯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的精度很难保证。导致车轮的安装精度也不高,容易产生偏移,则运行时起重小车运行时不走直线,会出现啃轨现象,且车轮缘磨损加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了弯板装配的装配精度,同时控制了焊接变形,减少了焊接应力集中,保证了车轮装配的质量工艺要求的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的模具本体的上端面分别对称设有用于与弯板的一内表面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面,所述的模具本体的侧面分别对称设有用于与弯板的另一内表面相配合且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面,所述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之间设有用于避开弯板的弯折段的过渡斜面;所述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上均设有多组用于与弯板相配合的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的上端面分别对称设有用于与弯板的一内表面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面,模具本体的侧面分别对称用于与弯板的另一内表面相配合且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上均设有多组用于与弯板相配合的螺栓孔。使用时将与端梁连接的弯板通过螺栓固定到该模具上,利用水平尺和重锤线调整该弯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然后与端梁焊接,焊接好后再松开螺栓,将该模具拿下即可,非常方便。该模具保证了车轮装配的质量工艺要求,因此起重小车工作时运行平稳,不会出现车轮啃轨的现象,也降低了运行时的轮缘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与弯板的弯折部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本体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板。
所述的加强筋板分别为相互连接的横向加强筋板、竖向加强筋板及斜向加强筋板。这样,可有效加强该模具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具本体远离过渡斜面的一端设有斜切面。这样,更加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多组螺栓孔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且多组螺栓孔的直径也从上到下逐渐增大。这样,安装时可以根据端梁和车轮的大小而作相应的调整,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1模具本体、1.1第一装配面、1.2第二装配面、1.3过渡斜面、1.4.1横向加强筋板、1.4.2竖向加强筋板、1.4.3斜向加强筋板、1.5斜切面、2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端梁的弯板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的模具本体的1上端面分别对称设有用于与弯板的一内表面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第一装配面1.1,所述的模具本体1的侧面分别对称设有用于与弯板的另一内表面相配合且竖直设置的第二装配面1.2,所述的第一装配面1.1和第二装配面1.2之间设有用于避开弯板的弯折段的过渡斜面1.3;所述的第一装配面1.1和第二装配面1.2上均设有多组用于与弯板相配合的螺栓孔2。
所述的过渡斜面1.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所述的模具本体1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板。
所述的加强筋板分别为相互连接的横向加强筋板1.4.1、竖向加强筋板1.4.2及斜向加强筋板1.4.3。
所述的模具本体1远离过渡斜面1.3的一端设有斜切面1.5。
多组螺栓孔2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且多组螺栓孔2的直径也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9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