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258.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启元电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富***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安全 空间 保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应用的越来越广,对电梯运行及维护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的电梯,一旦出现箱体失控下落的状况,箱体直接撞击电梯的底板会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有维修人员在内后果更严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346538U公开了一种安全装置,当电梯正常运行时,安全杆对应导轨定位座上靠近电梯侧边的定位槽;当需要维修电梯时,将安全杆转动至对准导轨定位座的另一定位槽并位于箱体的下方,且安全杆具有一定的高度以满足维修需要,因此,即使电梯由于失控而突然下落,当碰触到安全杆时由于受阻而停止下落或下落趋势变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的安全事故发生,该安全杆尤其适用于楼层不高的家用电梯系统。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346538U公开的安全装置只有在维修工人进入到井道内的轿厢底部时才能启用,在维修工人进入井道内而并未启用该安全装置之前,或者忘记启用该安全装置时,仍存在轿厢突然降落的危险,因此,该安全装置的安全性能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以最大程度上保证进入井道内轿厢底部的维护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包括井道,设置在所述井道内的轿厢,以及设置在层门位置处的门锁开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井道的井底处的安全机构;所述安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井底的缓冲杆,通过铰链与所述缓冲杆连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杆相互作用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门锁开关通过门机连通。
进一步的,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杆与电磁阀相互吸紧,且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轿厢与井道的井壁之间的空隙内。
进一步的,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杆与电磁阀相互脱离,且所述支撑杆的支撑端位于所述轿厢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杆与所述井底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其通过电磁阀控制支撑杆的动作,当维修人员需要进入井道内时,在打开层门位置处的门锁开关时自动触发电磁阀,电磁阀与支撑杆脱离,支撑杆以铰链为基准旋转一定角度并使支撑端位于轿厢的底部,从而在维修人员进入井道之前即确保有安全机构处于工作状态,相比现有技术,该自动触发的安全机构可以更有效的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所示的安全空间保持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井道 12.轿厢 13.井底
14.门锁开关 21.弹簧 22.缓冲杆
23.铰链 24.支撑杆 25.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及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包括井道11,设置在井道11内的轿厢12,以及设置在层门位置处的门锁开关14,还包括设置在井道11的井底13处的安全机构;安全机构包括安装在井底13的弹簧21,与弹簧21连接的缓冲杆22,通过铰链23与缓冲杆22连接的支撑杆24,以及与支撑杆24相互作用的电磁阀25,电磁阀25与门锁开关14通过门机连通。
其中,非工作状态时,支撑杆24与电磁阀25相互吸紧,且支撑杆24位于轿厢12与井道11的井壁之间的空隙内以确保轿厢12正常上下运行;工作状态时,支撑杆24与电磁阀25相互脱离,且支撑杆24的支撑端位于轿厢1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安全空间保持机构,其通过电磁阀25控制支撑杆24的动作,当维修人员需要进入井道11内时,在打开层门位置处的门锁开关14时自动触发电磁阀25,电磁阀25与支撑杆24脱离,支撑杆24以铰链23为基准旋转一定角度并使支撑端位于轿厢12的底部,从而在维修人员进入井道11之前即确保有安全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以更有效的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弹簧21可以在轿厢12降落时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小对轿厢12的损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启元电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启元电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