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废料回跳的凹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558.3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6F1/38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尤其是一种防废料回跳的凹模结构。
背景技术
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废料回跳是目前冲压加工时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易造成产品不良、模具损伤等现象。引起废料回跳的主要原因有真空产生的吸附、凸模刃口处的吸附、油液产生的吸附、凸模的磁力、凹模压缩空气引起的负压等。为了防止废料回跳,常采用顶料凸模、带气孔凸模或增加凹模内侧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效果均不大,废料回跳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易产生废料回跳现象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防废料回跳的凹模结构,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废料发生回跳的现象,保护凹模上表面,在进行下一次冲压时,不会损伤凹模上表面或损伤带料,延长凹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废料回跳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所述凹模中部开有穿通槽,所述穿通槽上部成倒圆台形结构,所述穿通槽下部并位于倒圆台形结构底部延伸成圆台形结构;还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所述废料卡于成倒圆台形结构内,直至落到圆台形结构内再进入废料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倒圆台形结构顶面的直径a为6.06mm,所述倒圆台形结构底面的直径b为6.00mm;
所述圆台形结构顶面的直径与倒圆台形结构底面的直径相同;
所述废料的直径与倒圆台形结构顶面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方便,成本低,模具冲裁加工过程中可有效的防止废料回跳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硬料冲裁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凹模;2、倒圆台形结构;3、废料;4、圆台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废料回跳的凹模结构,包括凹模1,凹模1中部开有穿通槽,穿通槽上部成倒圆台形结构2,穿通槽下部并位于倒圆台形结构2底部延伸成圆台形结构4;还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3,废料3卡于成倒圆台形结构2内,直至落到圆台形结构4内再进入废料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倒圆台形结构2顶面的直径a为6.06mm,倒圆台形结构2底面的直径b为6.00mm。
圆台形结构4顶面的直径与倒圆台形结构2底面的直径相同,即圆台形结构4顶面的直径为6.00mm。
废料3的直径与倒圆台形结构2顶面的直径相同,即废料3的直径为6.06mm。
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凸模(图中未画出)冲裁产生废料时,凸模(图中未画出)顶住废料3首先进入凹模1的倒圆台形结构2内,由于凹模1倒圆台形结构2与圆台形结构的尺寸段差为0.06mm,此时废料3在凸模(图中未画出)的作用下从上往下移动,由于在倒圆台形结构2内尺寸越来越小,摩擦力增大,这样废料3就被牢牢的卡在凹模1之中。有效的减少了凹模1废料3的回跳;经过连续的冲裁,之前产生的废料3通过之后,后续产生的废料3累积后挤压向下掉落,直至脱离凹模1进入废料槽。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易产生废料3为圆形以及各种异型结构产品,通用性广泛,成本低。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微研精密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5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油菌药膳罐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强诱食的断奶仔猪配合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