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折叠门或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1065.1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杜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威盾门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E06B3/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折叠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库、仓库等类似场所的升降式折叠门或窗,具体涉及一种设有能够改善开、关门过程中推拉状态的装置的升降式折叠门或窗。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升降式折叠门一般作为车库门、仓库门或厂房门等。在现有技术中,升降式折叠门的结构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1376849A《车库或类似建筑用的升降式折叠门》中公开的内容。该专利的升降式折叠门主要由大小大致相同的上半部分门板和下半部分门板相互铰接构成,其中,上半部分门板的上边沿铰接在门楣框上,下半部分门板的下边沿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滑轮,导向滑轮安装在门框两侧竖直设立的导轨中,从而使上半部分门板和下半部分门板在关闭位置上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在开启位置上相互折叠并大体处于水平状态。上述升降式折叠门安全、灵活、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在关闭折叠门或窗的最后阶段,由于室内的气压作用,上半部分门窗板与下半部分门窗板,不容易达到同一垂直平面的状态,参见附图1所示。而打开折叠门或窗时,由于上半部分门窗板与下半部分门窗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绳索在垂直方向上作用于下半部分门窗板的下边沿时,在打开折叠门或窗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很大的拉力,这样就使打开折叠门或窗这一操作变得困难。为此,如何设计一种在开启瞬间操作方便的升降式折叠门或窗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式折叠门或窗,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升降式折叠门或窗在完全封闭状态下开启较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折叠门或窗,包括:
折叠门窗板,该折叠门窗板由大小大致相同的上半部分门窗板和下半部分门窗板相互铰接构成,其中,上半部分门窗板的上边沿铰接在门楣框或窗楣框上;下半部分门窗板的下部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相对门框或窗框两侧竖直设立的导轨滑动连接。
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折叠门窗板,所述牵引装置主要由驱动马达和牵引绳或牵引带组成,牵引绳或牵引带作用于所述导向装置上,从而带动上半部分门窗板和下半部分门窗板在关闭位置上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在开启位置上相互折叠并大体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导向装置为一个能够帮助折叠门窗板开启和关闭的启闭辅助装置,该启闭辅助装置主要由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以及第四枢轴组成。
所述第一导向杆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接点、第二接点以及第三接点,其中,第一接点位于第一导向杆的一端,第二接点位于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第三接点位于第一导向杆的中部;所述第二导向杆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四接点、第五接点以及第六接点,其中,第五接点位于第二导向杆的一端,第六接点位于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第四接点位于第二导向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均安装在所述导轨中。
所述第一导向杆的第一接点与下半部分门窗板的下部通过第三枢轴铰接,第一导向杆的第二接点与第一滚轮通过第一枢轴转动连接,第一导向杆的第三接点与第二导向杆的第五接点通过第四枢轴铰接,第二导向杆第四接点与第二滚轮通过第二枢轴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杆的第六接点与所述牵引绳或牵引带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较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接点、第二接点以及第三接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形构造。
2、上述方案中,较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四接点、第五接点以及第六接点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三角形构造。
3、上述方案中,较为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有一挡块,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接点与第三接点之间并位于靠近第三接点处。增设挡块的作用是确保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彼此靠近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最小间距,防止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相互接触增大摩擦力使开启折叠门变得困难。
4、上述方案中,所述折叠门窗板是指折叠门上的折叠门板或折叠窗上的折叠窗板,同理,所述上半部分门窗板是指上半部分门板或上半部分窗板,所述下半部分门窗板是指下半部分门板或下半部分窗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威盾门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特威盾门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1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氮化物荧光粉老化程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窗器及其构成的智能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