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阶数字扫频的无源互调故障定位检测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347.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字 无源 故障 定位 检测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源互调测试电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多阶数字扫频的无源互调故障定位检测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随着频带越来越拥挤,固定带宽内需要通过的信息量日益增加,无源互调成为了限制系统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现在通信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同在有源器件中一样,两个或更多的频率在非线性器件中混合便产生了杂散信号——无源互调。当杂散互调信号落在基站的接收频带内,接收机的灵敏度就会降低,从而导致通话质量或系统载波干扰比(C/I)的降低以及通信系统的容量的减少。
无源互调由许多因素引发,其中包括:机械接触不良、射频通道中包含的磁性导体和射频传导面的污染等等。虽然精确预计器件的无源互调电平比较困难,但是可以用测量的数据来表征器件。因为无源互调的性能会随着结构上的微小改变而变化,因此制造商应该对应用在基站中的射频器件进行100%的检查,以确保器件的无源互调始终维持在合格范围内。
良好的通信质量要求保持一个可以容忍的载干(C/I)比,因此希望干扰I越小越好。在理想情况下,干扰总是小于接收机的底噪。无源互调失真是目前移动通信基站系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或麻烦。通常,基站天馈系统在被注入两个+43dBm的载波信号时,无源互调不能大于-110dBm,即-153dBc。
因此,为了测试天馈系统的无源互调失真,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一端注入两个固定频率的20W信号,测试装置通过信号分离和高灵敏度接收,测量天馈系统产生的无源互调失真信号的功率值。
较为典型的无源互调测试仪器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信号源1和信号源2分别工作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射频带内。当测量时,产生具有一定频差的频率合成载波信号,两路载波分别经过功率放大器后,产生大于+43dBm的信号,经过隔离器后输入到功率合成器的两个输入端口,由功率合成器将两路大功率载波信号合成为一路信号。功率合成器输出的大功率信号传输到双工器端口,并通过双工器输出到测试端口,测试端口的被测部件或系统,如基站的天馈线缆,被注入两个+43dBm的载波信号时,由于产生非线性失真,会出现3阶、5阶、7阶等无源互调干扰信号。互调信号又通过测量端口进入到双工器,当互调信号的频率恰好落在通信系统的接收频带内时,互调信号便通过接收滤波器并输入到接收机。通常,接收机需要很高的接收灵敏度,很多无源互调测试仪器都采用频谱仪模块,为了提高接收灵敏度,在频谱仪模块的前端增加低噪声放大器部件,使接收机的灵敏度达到-135dBm,甚至更高。为了测量无源互调失真在20W功率状态下的指标,测试端口的信号功率一定不能小于+43dBm,因此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的功率必须要有一定的功率余量,从而能够抵消功率放大器之后的隔离器、合路器、双工器以及电缆、接头的传输损耗。
无源互调和一般的互调一样,都是由两个信号交调所产生的,互调产物包括3阶、5阶、7阶以及更高的阶数,阶数越高其能量越小。互调产物的频率可由下式计算获得:
fim=mf1+nf2
式中,m和n均为整数,其取值可以是零、正整数和负整数,其中|m|+|n|就是无源互调信号的阶数,具体计算如下所示:
fim3=2×f1±1×f2;
fim5=3×f1±2×f2;
fim7=4×f1±3×f2;
fim9=5×f1±4×f2;
fim11=6×f1±5×f2;
无源器件非线性产生的寄生信号频率是原来信号频率的线性组合。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较低阶的奇次互调产物通常影响最大,因为它们在基站接收带或上行通路中出现的概率最大,而且较低阶的互调功率也最大,在基站接收机中就很容易产生信号干扰。通常,基站对系统中各个部件都有互调指标要求,但由于环境和产品质量等因素,互调失真的性能会恶化,从而影响通信质量。无源互调分析仪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衡量器件性能恶化的情况。
上述方案的无源互调分析仪应用与移动通信基站的测量维护中,能够有效测量和分析天馈系统的互调失真情况,但作为工程维护仪表,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