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推力电磁铁减震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3991.2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7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林安;周国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12 | 分类号: | H01F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60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电磁铁 减震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电梯曳引机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双推力电磁铁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建筑中电梯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及其重要,而作为电梯安全部件的曳引机制动器(含电磁铁、制动臂、调整螺栓等部件)则为重中之重。目前,电梯曳引机均由车间生产人员安装调试完毕后出货,为保证曳引机的使用品质,要求现场人员不得随意对曳引机进行拆装。但是,由于曳引机电磁铁的减震垫容易失效,往往需要现场进行拆装更换,而该拆装更换流程,往往由现场操作人员完成,这势必带来隐患。因此,为避免现场对制动器的拆装,急需一种无需对制动器(与制动片和制动轮间隙有关的调整螺栓以及电磁铁本体)进行拆装就能够更换减震垫的装置,或者是一种具有终生寿命的减震机构,无需进行更换。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852340Y和CN201043583Y,分别公开了一种双推电磁铁新型减震机构和一种制动器的减震机构,其减震垫的安装方式分别为“穿套在电磁铁动芯芯轴上的减震垫”和“一减震垫,套设在调整套上,并置于调整套的外边沿与隔板之间”。这两种减震垫在更换的时候,都需要对制动器进行拆装,这就需要现场操作人员重新调整电磁铁的行程以及制动片和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并且这两种减震垫都是一级式的减震机构,其减震垫的寿命有限。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69687Y,公开了一种双推电磁铁的减震机构,该技术包括设置在动芯、静芯之间的减震片,以及至少一枚柱状减震垫,该柱状减震垫的一端安装在静铁芯的内侧上,另一端伸展至动铁芯、静铁芯之间的空隙中”。虽然采用了多级(两级)减震机构,延长了减震垫的使用寿命,但是其减震垫在电磁铁的内部,更换时,需要拆装制动臂和电磁铁,且该设计只是在原有减震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弹性材料的柱状减震垫,其寿命虽然增大,但其原来的减震片和新增加的柱状减震垫均为弹性材料,其冲击寿命仍然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双推力电磁铁减震机构,采用彼此分离的多体式减震垫,无需调整制动臂和电磁铁等关键部件,即可进行减震垫的维修和更换;运用多级减震的原理,在保证低噪声的同时有效保护减震垫,避免其承受过大的冲击,从而极大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机构对称套接于推杆外部且设置于制动器铁芯外侧,每一侧的减震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且形成腔体的盖板和撞板,以及设置于腔体内的多级减震垫。
所述的多级减震垫中每一级减震垫由若干减震块组成,减震块均以推杆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布置,其两侧分别与盖板和撞板垂直接触。
每一级减震垫至少包含两个独立的柱状结构。
所述的盖板与铁芯固定连接,撞板活动设置于盖板和铁芯之间。
所述的多级减震垫为至少两级。
所述的撞板为圆环型结构。
所述的盖板和/或撞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减震垫的凹孔或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级减震垫用以降低撞击噪音,后续的减震垫用以依次承受较大部分的撞击力,其中:撞板首先撞击首级减震垫,由于首级减震垫为弹性材料,因此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撞击噪音和振动过大;随后撞板压缩首级减震垫并依次撞击后续的减震垫,由于后续的减震垫为冲击强度较高的硬质非金属材料,既可以避免撞击声音过大,又可以分担较大部分的撞击力,起到保护首级减震垫的作用,避免首级减震垫承受过大的撞击而失效,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整个减震机构的寿命。同时,由于减震垫采用彼此分离的多体式结构,每级减震垫都由多个彼此分离的小减震垫组成,只需要将盖板与电磁铁的铁芯分离适当的距离,即可拔出,因此无需对制动器的关键部件拆装即可实现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a)为立体示意图;(b)为装在曳引机上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为减震垫在盖板5中分布的正视图。
图4为减震垫立体示意图;
图中:(a)为首级减震垫示意图;(b)为次级减震垫示意图。
图5为盖板立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a)为初始状态;(b)为缓冲状态;(c)为停止状态。
图7为实施例2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示意图;
图中:(a)为方案a;(b)为方案b;(c)为方案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3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