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613.6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袁芳;张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陈俊斌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气体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析出量是判断铅酸蓄电池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产厂家参照相关标准所必须测试的项目之一。一般测试该项目时,因为收集气体时间长(部分标准要求收集28d的气体),铅酸蓄电池析出的气体多,参照标准上的试验装置,需要容积非常巨大的量筒,而容积大的量筒刻度的分度值也会大,使得测量的精确性降低。目前大部分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都是使用1000ml的量筒分阶段收集气体,就是当第一次量筒收集满气体时再给量筒灌满水收集第二次气体,直至达到标准要求的时间,再把各阶段的收集的气体的量相加,这种收集方法在换水过程中会有气体溢出而没有收集到,导致测试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避免传统采用量筒分阶段收集气体或采用容积大的量筒一次性收集气体时所带来的测试不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部、排液部和盛液部,
集气部:包括集气管和气密密封收集容器,所述集气管具有与铅酸蓄电池上的排气孔相连的第一端,具有第二端,连通气密密封收集容器;
排液部: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第一端连通气密密封收集容器,第二端与盛液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管为橡胶乳管,所述橡胶乳管具有与铅酸蓄电池上的排气孔相连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二端,与所述气密密封收集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为出水软管,所述出水软管在气密密封收集容器的周壁底部与之连通,第二端与盛液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密密封收集容器为顶端带有密封盖的集气瓶,所述集气瓶的周壁底部设有一排液口;所述集气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密封盖与所述集气瓶连通;所述排液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排液口与所述集气瓶连通。
进一步地,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设于与所述气密密封收集容器相连通的排液管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盛液部为水槽,所述排液部的第二端悬于所述水槽内,与所述水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管的第一端为碗状集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中气体收集装置进行铅酸蓄电池气体测量时,采用重量换算体积的方法,不会由于分度值误差而带来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并且测量时可以选用大体积的气密密封收集容器,以满足长时间收集气体的测试需求,不会出现分阶段多次测量的情况,减少了工作量,增加了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铅酸蓄电池气体收集装置,包括集气部、排液部3和盛液部4。集气部:包括集气管1和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集气管1的第一端与铅酸蓄电池上的排气孔相连,第二端连通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排液部3:包括排液管,排液管的第一端连通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第二端与盛液部4连通。其中,在与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相连通的排液部3的第一端还设有阀门6,阀门6用于控制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和排液部3的接通状态,阀门6处于开启状态时,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与排液部3连通,阀门6处于关闭状态时,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与排液部3则不能连通。
优选地,集气管1为橡胶乳管,橡胶乳管的第一端与铅酸蓄电池上的排气孔相连,第二端与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连通;其中,集气管的第一端设置为碗状集气口7。
优选地,排液管3为出水软管,出水软管的第一端在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的周壁底部与之连通,第二端则与盛液部4连通。
优选地,气密密封收集容器2为顶端带有密封盖5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周壁底部设有一排液口;集气管1的第二端通过密封盖5与集气瓶连通;排液管3的第一端通过排液口与集气瓶连通。
优选地,盛液部4为水槽,排液部3的第二端悬于水槽内,与水槽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高效好氧堆肥方法
- 下一篇:聚合物负载三烷基有机硫基锡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