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5161.3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敏;高万才;胡贻涛;李汉涛;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8 | 分类号: | E02D7/0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管桩无支腿替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适合于钢管桩或者混凝土管桩等高强管桩的沉桩,尤其适合于水上沉桩需要嵌岩深度大同时岩层较硬的高桩码头工程。
背景技术
在高桩码头工程中,需要将多根管桩沉桩到水底基岩成为码头作业平台的基础。目前国内的水上沉桩作业一般采用打桩船,该方法在作业中管桩虽然已经嵌岩,但桩底标高与设计标高仍有一段距离,继续施工难度大且时间长,因此需要在管桩初步嵌岩后,采用适当设备进行管桩最终嵌岩施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可以利用已经沉入的桩身上部固定吊锤导向架,实现安装在吊锤架中的动力锤连续锤击桩顶,从而实现工程桩的沉桩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内部空间用于放置吊锤的吊锤架,所述的吊锤架上端开放,吊锤架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管桩配合的固定钢管。
所述的吊锤架由支架和底座焊接而成。
所述的固定钢管与管桩互相套合。
所述的固定钢管的直径小于管桩的直径。
所述的吊锤架上设有沿垂直方向的导轨,吊锤上相应设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块。
所述的导轨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吊锤行程的限位装置。
所述的吊锤为打桩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通过将吊锤设置在吊锤架内,由吊锤沿垂直方向导轨上下的往复运动,完成打桩操作。导轨顶部安装有限位装置,以避免吊锤冲程过大导致危险。一根管桩施工完成后,可以通过浮吊等起重设备,将整个装置吊起移至下一根桩基。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施工过程快速简单、安全可靠且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吊锤架1,支架2,底座3,固定钢管4,导轨5,限位装置6,吊锤7,滑块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高强管桩无支腿替打装置,内部空间用于放置吊锤7的吊锤架1,所述的吊锤架1上端开放,吊锤架1的下端设有用于和管桩配合的固定钢管4。所述的吊锤7为打桩锤。包括柴油锤、气锤等具有自行顶升能力的打桩锤。由此结构,吊锤7在吊锤架1内往复运动,实现打桩操作,固定钢管4用于与管桩套合,在吊锤7,即打桩锤的锤击作用下,本新型实用即可自行将管桩锤击至设计高程。
优化的方案中,所述的吊锤架1由支架2和底座3焊接而成。由此结构,如图2中所示,底座3的圆形部分采用50mm钢板,其余支架2部分采用16mm钢板。两种钢板间焊接加筋板。
优化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钢管4与管桩互相套合。
优化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钢管4的直径小于管桩的直径。本例中固定钢管4采用厚度为16mm的钢管制作,其直径略小于管桩内径,长度为100mm-150mm。以利于置入到管桩内。对于直径较细的桩,固定钢管4也可以是套合在管桩之外的。
优化的方案中,如图1中所示,所述的吊锤架1上设有沿垂直方向的导轨5,吊锤7上相应设有与导轨5配合的滑块8。所述的导轨5上还设有用于限定吊锤7行程的限位装置6。采用22a工字钢制作,焊接在底座3和支架2上。顶端安装有限位装置6。用于限制吊锤7的最大行程,不得使滑块8达到限位装置6的高度,限位装置6的宽度应使滑块8无法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无支腿替打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其整体高程随着桩顶的降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除了用于钢管桩外,也可以用于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等强度较高的空心桩施工。通过改变固定钢管4形状,也可以进行异形桩施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在管桩初步嵌岩后,在桩内钻孔至设计高程,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无支腿替打装置安装在桩上,启动打桩锤,在打桩锤锤击作用下,本新型实用即可自行将管桩击至设计高程。整个过程中无须额外安装支撑设备或者其他施工场地,仅需起重设备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5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