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7277.0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发根;史东峰;魏斌;白真权;韩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气 输送 管道 顶部 腐蚀 模拟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顶部腐蚀是指在湿气输送过程中由于管壁温度低于天然气温度,湿气中的水及挥发性介质在管道内壁上半部分冷凝。如果输送的湿气中含有酸性气体或可挥发的腐蚀性物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乙酸等,它们溶解于凝析水中,会对管道内壁造成严重的腐蚀。湿气输送管线产生顶部腐蚀是一种常见现象,然而目前实验室还缺乏有效地模拟手段。
现有的模拟装置中,试样的温度完全取决于冷凝器内循环水的温度,缺乏对冷凝器内循环介质的温控系统,不能有效模拟管道外部环境的效果,而且该装置还需要特制底部磁力驱动转轴的高温高压釜设备,导致不能在常规上部磁力驱动转轴高温高压釜设备上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冷凝循环介质温度的模拟顶部腐蚀环境的实验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釜1以及温度控制系统2;
其中,温度控制系统2包括:热交换容器3,冷凝盒4,冷凝出水管6,冷凝进水管7,冷凝供水管8以及冷凝液容器9;
所述高温高压釜1内的转轴5把所述热交换容器3固定在所述高温高压釜1内部,所述转轴5带动所述热交换容器3,从而模拟湿气输送管道内部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速环境;
所述热交换容器3内盛放导热液,所述冷凝盒4置于所述热交换容器3内,通过热交换方式控制所述热交换容器3内的导热液的温度,从而模拟湿气输送管道外部的温度环境;
所述冷凝供水管8与所述冷凝液容器9相连通,所述冷凝进水管7一端与所述冷凝液容器9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盒4相连通,所述冷凝出水管6与所述冷凝盒4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容器3外壁上设置凹槽14,用于安置湿气输送管道试样。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浴装置10;所述水浴装置10承载所述冷凝液容器9,用于调节所述冷凝液容器9内的冷凝液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电偶11;所述热电偶11置于所述热交换容器3内,用于监测热交换容器3内的导热液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容器3设置热交换容器顶盖12;所属热交换容器顶盖12覆盖在所述热交换容器3上,用于防止导热液飞溅外溢。
进一步地,还包括扶正器13;所述扶正器13与所述转轴5活动连接,用于限制所述转轴5的摆动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盒4为环形盒状密闭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浴装置10为恒温数显水浴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通过高温高压釜模拟湿气输送管道的内部环境;通过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湿气输送管道的外部温度环境;使湿气输送管道试样处于与其服役环境相似度极高的环境中,从而评价其顶部腐蚀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在实验室完成顶部腐蚀状态的评价,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高温高压釜,2-温度控制系统,3-热交换容器,4-冷凝盒,5-转轴,6-冷凝出水管,7-冷凝进水管,8-冷凝供水管,9-冷凝液容器,10-水浴装置,11-热电偶,12-热交换容器顶盖,13-扶正器,14-凹槽,15-高温高压釜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气输送管道顶部腐蚀模拟实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釜1以及温度控制系统2;其中,温度控制系统2包括:热交换容器3,冷凝盒4,冷凝出水管6,冷凝进水管7,冷凝供水管8以及冷凝液容器9;高温高压釜1内的转轴5把热交换容器3固定在高温高压釜1内部,转轴5带动热交换容器3,从而模拟湿气输送管道内部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速环境;热交换容器3内盛放导热液,冷凝盒4置于热交换容器3内,通过热交换方式控制所述热交换容器3内的导热液的温度,从而模拟湿气输送管道外部的温度环境。所述冷凝供水管8与所述冷凝液容器9相连通,所述冷凝进水管7一端与所述冷凝液容器9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盒4相连通,所述冷凝出水管6与所述冷凝盒4相连通。冷凝液通过冷凝供水管8进入冷凝液容器9,然后通过冷凝进水管7进入冷凝盒4;冷凝出水管6用于排出冷凝盒4中的冷凝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7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气体监测装置
- 下一篇:绝缘衬底上的硅材料顶硅层杨氏模量的测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