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7529.X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1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盛丽;赵祎昕;魏成双;魏崇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C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槽端 铣刀 钝化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夹具,具体涉及一种加工汽轮机转子轮槽端面的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因为轮槽端铣刀是用于加工汽轮机转子轮槽端面的刀具,每年使用量很大,所以为了提高该刀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工具费用,需对轮槽端铣刀进行钝化处理,但因轮槽端铣刀与钝化机夹盘不配套,导致轮槽端铣刀无法定位安装到钝化机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以解决因轮槽端铣刀与钝化机夹盘不配套,导致轮槽端铣刀无法定位安装到钝化机夹盘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所述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包括夹具体和圆柱定位销;夹具体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四圆柱体及第五圆柱体;第一圆柱体至第五圆柱体依次固连且同轴设置,第一圆柱体至第三圆柱体外径依次增大,第三圆柱体至第五圆柱体外径依次减小,第二圆柱体的外径与钝化机夹盘孔的内径相匹配,第四圆柱体的外圆柱面设有外螺纹,第五圆柱体的外径与轮槽端铣刀的中心内孔相匹配,第一圆柱体外端面加工有凹圆弧面,第二圆柱体外圆柱面靠近第一圆柱体一侧沿径向贯通开设有销孔,圆柱定位销固装在销孔内,圆柱定位销两端伸出第二圆柱体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轮槽端铣刀无法定位安装到钝化机夹盘上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轮槽端铣刀的钝化处理,轮槽端铣刀经钝化后,轮槽端铣刀使用寿命提高30%-50%,大大降低了轮槽端铣刀的使用费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轮槽端铣刀装配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所述轮槽端铣刀钝化夹具包括夹具体2和圆柱定位销1;夹具体2包括第一圆柱体2-8、第二圆柱体2-3、第三圆柱体2-7、第四圆柱体2-9及第五圆柱体2-5;第一圆柱体2-8至第五圆柱体2-5依次固连且同轴设置,第一圆柱体2-8至第三圆柱体2-7外径依次增大,第三圆柱体2-7至第五圆柱体2-5外径依次减小,第二圆柱体2-3的外径与钝化机夹盘孔的内径相匹配,第四圆柱体2-9的外圆柱面设有外螺纹2-4,第五圆柱体2-5的外径与轮槽端铣刀3的中心内孔3-1相匹配,第一圆柱体2-8外端面加工有凹圆弧面2-1,第二圆柱体2-3外圆柱面靠近第一圆柱体2-8一侧沿径向贯通开设有销孔2-2,圆柱定位销1固装在销孔2-2内,圆柱定位销1两端伸出第二圆柱体2-3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及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四圆柱体2-9根部开设有环形空刀槽2-6。半圆形空刀槽2-6使轮槽端铣刀3端面3-3与夹具体2紧密贴合,使装夹牢固,钝化时操作安全可靠。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圆柱体2-3的外径为20mm。满足设计要求。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销孔2-2的孔径为6mm。满足设计要求。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凹圆弧面2-1的曲率半径为4mm。满足设计要求。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五圆柱体2-5的外径为26mm。满足设计要求。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使用时,夹具体2的凹圆弧面2-1与钝化机夹盘的挡销配合,实现钝化机对夹具体2的轴向定位,夹具体2的第二圆柱体2-3外表面与钝化机夹盘孔内壁的配合实现钝化机对夹具体的径向定位,安装在夹具体2的第二圆柱体2-3中的圆柱定位销1两伸出端与钝化机夹盘沟槽相配合实现扭矩的传递,夹具体2的第四圆柱体2-9的外螺纹2-4与轮槽端铣刀3的内螺纹孔3-2的配合连接,实现夹具体2对轮槽端铣刀3的定位安装,并将扭矩传递至轮槽端铣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7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