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乙二醇脱氯盐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755.1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俞天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天阳 |
主分类号: | B01J47/00 | 分类号: | B01J47/00;C07C31/20;C07C29/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二醇 脱氯盐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乙二醇脱氯盐装置,是一种乙二醇脱氯盐罐。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集输过程中或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前需注入防冻抑制剂,一般是以乙二醇作为防冻抑制剂。由于采出的天然气携带的地下水中含有氯盐,乙二醇在作为防冻抑制剂吸收水的同时氯盐也富集在其中,大量氯盐以离子形态存在于乙二醇富液中,由于氯离子的半径小,并且其活性大,容易吸附在钢材表面氧化膜有缺陷的部位,而且氯离子会在氧化膜内层转化成氯化亚铁,使氧化膜局部溶解,形成坑蚀现象,从而造成管材严重腐蚀、再生塔积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乙二醇脱氯盐罐,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乙二醇含氯盐造成管材严重腐蚀、再生塔积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乙二醇脱氯盐罐,包括罐体,在罐体的底部固定有支腿,在罐体内腔的底中部固定有将罐体分成左腔室和右腔室的隔板,在左腔室和右腔室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带孔板,在带孔板上方的左腔室和右腔室内分别置有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在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上方的罐体上固定有与左腔室相通的第一进液管,在左腔室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液管,在强碱性阴离子树脂上方的罐体上固定有与右腔室相通的第二进液管,第一出液管与第二进液管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右腔室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液管。
上述左腔室和右腔室的下部分别间隔固定有凸台,带孔板位于凸台上。
上述带孔板上设有过滤网。
上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压力表。
上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闸阀。
上述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的直径均在1.5毫米至3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含氯盐乙二醇富液通过第一进液管进入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处理后的含氯盐乙二醇富液从第一出液管排出并通过第二进液管输送到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内,再次处理后的含氯盐乙二醇富液从第二出液管排出。这样就降低了管材的腐蚀程度和再生塔的积盐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罐体,2为支腿,3为左腔室,4为右腔室,5为隔板,6为带孔板,7为强酸性阳离子树脂,8为强碱性阴离子树脂,9为第一进液管,10为第一出液管,11为第二进液管,12为第二出液管,13为凸台,14为过滤网,15为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乙二醇脱氯盐罐包括罐体1,在罐体1的底部固定有支腿2,在罐体内腔的底中部固定有将罐体1分成左腔室3和右腔室4的隔板5,在左腔室3和右腔室4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带孔板6,在带孔板6上方的左腔室3和右腔室4内分别置有强酸性阳离子树脂7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8,在强酸性阳离子树脂7上方的罐体1上固定有与左腔室3相通的第一进液管9,在左腔室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液管10,在强碱性阴离子树脂8上方的罐体1上固定有与右腔室4相通的第二进液管11,第一出液管10与第二进液管11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通,在右腔室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液管12。使用时,将含氯盐乙二醇富液通过第一进液管9进入强酸性阳离子树脂7,处理后的含氯盐乙二醇富液从第一出液管10排出并通过第二进液管11输送到强碱性阴离子树脂8内,再次处理后的含氯盐乙二醇富液从第二出液管12排出。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左腔室3和右腔室4的下部分别间隔固定有凸台13,带孔板6位于凸台13上。
如图1所示,带孔板6上设有过滤网14,这样可防止强酸性阳离子树脂7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8从带孔板6漏下。
为了便于测试压力,在第一进液管9和第二进液管1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压力表。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进液管9和第二进液管1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闸阀15。
根据需要,强酸性阳离子树脂7和强碱性阴离子树脂8的直径均在1.5毫米至3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天阳,未经俞天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