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830.4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5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熊川裕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黄姝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换挡机构,一般包括换挡杆和球头,换挡杆上端与球头连接,换挡杆下端与操纵机构的主体连接,换挡杆的底端通过一基部连接至车身的壳体,换挡杆靠近基部的部分由壳体可旋转的支撑。选择器盖附接到车体的壳体表面,换挡杆插入到选择器盖,选择器盖上设有选择器孔,其由沿与换挡杆旋转的相同方向延伸的细长孔形成。
如图1-2所示,球头包括把手主体1′和设置在把手主体1′侧表面的按钮2′,还包括设置在把手主体1′内部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在弹簧5′的作用下,第一连接部3′总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4′偏置。当按压按钮2′时,第一连接部3′克服弹簧5′的作用力,沿箭头方向运动,由此按压第二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4′的底端与换挡推杆6′的顶端接触,并且换挡推杆6′是向上偏置的,也就是说换挡推杆6′在弹簧(这里的弹簧不是弹簧5′,而是装在换挡推杆6′的底端的,图中未示出)的作用力下对第二连接部4′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当驾驶员按压按钮2′时,换挡推杆6′向下运动,当驾驶员释放按钮2′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换挡推杆6′会回到最初的位置。
由于换挡推杆6′的顶部具有半球形的定位突起61′,该定位突起61′伸入第二连接部4′的半球形槽41′中。初始状态时,定位突起61′和半球形槽41′之间间隙配合。当第二连接部4′向下运动时,定位凸起61′和半球形槽41′之间点接触,发生碰撞,产生较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挡时降低噪音的汽车换挡机构。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机构,包括球头,所述球头包括球头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球头本体侧表面的按钮,所述按钮与设置在所述球头本体内部的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推动换挡推杆向下运动,所述换挡推杆包括推杆本体和位于所述推杆本体上方的定位突起,所述连接部上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定位突起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定位突起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推杆本体在所述定位突起的底端形成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与所述连接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按钮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顶部形成斜面,所述第一连接件下压所述斜面,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所述接触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定位突起和所述凹槽均为半球形,所述凹槽的顶端高度高于所述定位突起的顶端高度,所述凹槽的底端直径等于所述定位突起的底端直径。
优选地,所述推杆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换挡推杆的压缩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连接部与换挡推杆之间形成面接触,减小了连接部下压换挡推杆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换挡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汽车换挡机构下压换挡推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换挡机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换挡机构初始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换挡机构下压换挡推杆过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换挡机构下压换挡推杆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把手主体 2′——按钮 3′——第一连接部
4′——第二连接部 5′——弹簧 6′——换挡推杆
41′——半球形槽 61′——定位突起
1——球头本体 2——第一连接件 3——推杆本体
4——第二连接件 5——弹簧 6——固定架
11——按钮 23——间隙 31——定位突起
32——接触平面 41——凹槽 42——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相同的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以下实施例中出现的“垂直方向”是指附图的上下方向,“横向”是指附图的左右方向,“低端”和“底端”是指附图中相对下方的位置,“高端”、“顶端”、“顶部”是指附图中相对上方的位置,“初始状态”是指汽车换挡机构不使用时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油汀中的内牙密封装置
- 下一篇:螺栓式通气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