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带式减速伤致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9895.9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9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熊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 减速 致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究脑部创伤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研究人脑减速运动受伤机制的致伤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性损伤(injury of deceleration)是指伤员头部在运动中突然撞击物体而停止所造成的脑损伤。减速性脑损伤的分布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发生于对冲部位,即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常同时发生。所述冲击点伤是指着力点处脑表面与颅骨内板相冲撞同时由于着力点处颅骨暂时变形或骨折内陷,造成着力点下面脑组织的损伤;所述对冲伤是指着力点的对侧即对冲部位,由于全脑向着力侧大块运动,对冲部位的脑底面与颅前窝和颅中窝底凹凸不平的骨嵴相摩擦,脑表面与骨突起部分冲撞,所造成的脑损伤。减速性损伤的特点是不同密度脑组织发生相对位移,产生切线伤,其和对冲伤均较严重,甚至比冲伤更为严重。在交通事故中造成车载人员脑部损伤的多数原因是由减速伤造成的,为能够对减速伤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治,对病人的转归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建立良好的减速伤动物模型对研究减速伤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公开的有关减速伤模型的技术信息很少,难得的是谭源福等人在一篇标题为“减速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创建”(参见:中华创伤杂志,2001,17(4):212-215)的文章中公开了一种减速伤模型,该模型中采用弹力带对试验品进行加速,然后使试验品突然受阻撞击减速,使之受到减速伤害。其具体方法是:将兔头置于转板前端,用弹力带在转板后端于垂直位施加最大拉力,撞击前瞬间,兔头颅获得最大速度,当突然受阻撞击时颅脑即受到减速致伤。该模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缺乏实验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此外,申请号为200810237275.1的中国专利(用于减速伤实验研究的致伤装置及制作减速伤模型的方法)公开了另外一种减速伤模型,该模型是将动物试验品从高处自由下落并撞击砧板,从而造成动物试验品的颅脑减速伤。该模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验成本低,其缺点是:1、不易控制下落速度,实验精确度不佳;2、受试验品个体差异影响明显,缺乏可重复性。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需研究一种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模型,以帮助医务科研人员尽快摸清减速伤的致伤机理,为颅脑减速伤患者制定出确实有效的医疗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式减速伤致伤装置,该装置采用皮带,通过微处理器和多种传感器的配合达到实验的精确度和重复性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减速伤模型精确度低及缺乏重复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皮带式减速伤致伤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导轨和与导轨滑动配合并可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试验箱,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推动试验箱做加速运动的加速装置和推动试验箱做减速运动的减速装置,所述加速装置包括皮带输送机和驱动皮带输送机运转的马达,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与导轨平行设置并与试验箱传动配合以推动试验箱做加速运动。
进一步,所述皮带上设置有齿块,所述齿块抵接在试验箱上。
进一步,所述齿块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齿块沿皮带传动方向并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推杆、与减速推杆滑动配合的套筒、给予减速推杆推力的弹簧、限制减速推杆伸出位置的限位元件、调节弹簧弹力的调节螺杆和用于检测弹簧弹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减速推杆和套筒与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弹簧设置在套筒中,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减速推杆上,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调节螺杆上。
进一步,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内螺纹使得套筒能够与调节螺杆螺纹配合。
进一步,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弹簧销,沿所述减速推杆的轴向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弹簧销位置相对应的齿槽,所述弹簧销可插入到齿槽中锁定减速推杆的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检测试验箱移动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所述微处理器与马达连接用以控制马达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所述试验箱内部设置有固定实验动物用的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9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废料磨粉回收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可视化指示从安全阀泄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