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净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0859.4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刘嘉宇;刘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七台河健农有机肥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1 | 分类号: | B07B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46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净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净选机,是用于处理生活垃圾全部工序中负责提取有机物质的最后一道工序的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可以作为有机肥加工厂或有机—无机肥加工厂的生产的主要原料,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垃圾分布广泛,来源均衡,源源不断,才是有机肥可持续发展的确切保证。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人工手捡方法分出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小型的垃圾处理机构,其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处理成本高,纯度达不到要求;对于大型的处理机构则采用大型的自动化处理设备,存在的缺点是投资大,设备结构复杂,不适合中小型处理机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处理生活垃圾的速度,保证所提有机物质的纯度,为生产有机肥提供质量较高的可靠的原材料而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净选机,解决人工手捡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效率低、纯度达不到要求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活垃圾净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进料斗、传送装置、上风机、下风机、轻料接收装置和重料接收装置,传送装置安装在机架的上部,在传送装置一端的上方设有进料斗,在传送装置的下面依次装有上风机和下风机,在该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风筒,在每一风筒的口外分别装有轻料接收装置和重料接收装置。
在所述的风筒内装有风力调节板。
所述的传送装置为电机驱动的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投资小,相对于人工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处理成本,分选纯度高,运转稳定,无扬尘;装卸、运输方便,容易检修,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垃圾净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进料斗2、传送装置3、上风机4、下风机5、轻料接收装置7和重料接收装置8,传送装置3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在传送装置3一端的上方设有进料斗1。在该上风机4和下风机5的出风口连接有横向设置的风筒9,在每一风筒9的口外分别装有轻料接收装置7和重料接收装置8。轻料接收装置7和重料接收装置8为截面呈矩形的筒体或簸箕形状。
在风筒9内装有风力调节板6,在风筒9外设有与风力调节板6的调节手柄对应的风力刻度。
所述的传送装置3为电机驱动的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实例的全长2.10m,宽1m,高1.8m。风筒9的长度800mm,在风筒9内距风机出口600mm处安装带有风力调节板6,以此控制风力级别。
传送装置3传送带的周长为3.5m,上平面长1.5m。进料斗1下端与上表面留有约40mm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装入进料斗1的经过初步分选的生活垃圾原料落到传送装置3的右端附近的上面,由传送装置3向左输送,在传送装置3的左端下落,首先经过轻料接收装置7与上方的风筒9出口之间,上风机4吹出的风力将较轻的物质吹向(箭头A方向)左边的轻料接收装置7内,较重的物质下落(箭头B方向)到下方的重料接收装置8与下方的风筒9出口之间。下风机5吹出的风力将其中较轻的物质吹向(箭头C方向)左边的重料接收装置8内,更重的物质下落(箭头D方向)到下方。
上风机4负责吹出小块塑料、小块泡沫,小块纸、烟蒂、灰尘等,所用风力在1—3级之间。下风机5吹出有机物质,所用风力在5—7级之间。所剩的砖头、瓦块、石子、玻璃以及金属和其它硬物质,直落底部。
风筒9内设立的风力调节板6是为了针对不同原料的湿度调整风力,在原料较干时,上风机4的风力所需1—1.5级;下风机5的风力所需5—5.5级。原料含水分很高时,上风机4的风力要调到2—3级;下风机5的风力要调到6—7级。
风机通电后,风不停地吹,料不断地送,在散开的同时,两架风机将不同物质送入不同角度的接收装置内。净选机启动后,即可不间断地一次性选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七台河健农有机肥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七台河健农有机肥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0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