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1584.6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9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237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控制器件,其实际上是利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继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主要是在电磁铁受控工作时吸附衔铁,将弹簧压缩或拉伸,通过触点切换实现工作回路的连通,当电磁铁受控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弹簧回复,拉动衔铁复位,实现工作回路的断开。由于需要采用弹簧作为复位装置,不具备保持电路的功能,使得现有继电器的装配工艺和结构较为复杂,实现模块化的成本较高,而且,弹簧的疲劳寿命有限且容易老化,严重的影响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改善采用弹簧的继电器存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缺陷,一些继电器采用双电磁铁对置的结构,通过双电磁铁的轮换受控实现工作电路的通断,这种类型的继电器装配工艺及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及故障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其利用永磁铁实现对受控电路的控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制作工艺及结构较为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上连接有用于连接受控电路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弹性触片,该弹性触片的固定端与输入端子电性连接,其自由端上部设置有位于输出端子下表面的静触头下方的动触头;
永磁铁,呈“工”字形,该永磁铁的其中一个翼板的两端均为S极,另一个翼板的两端均为N极,永磁铁的腹板枢接于壳体上,且该永磁铁上具有一用于在永磁铁转动时向上顶压弹性触片自由端的摆臂;
电磁铁,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控制臂,两控制臂的端部分别为该电磁铁的极性端,且两控制臂的端部均位于永磁铁两翼板之间并分置于永磁铁腹板的两侧。
永磁铁的上翼板两端均为S极,其下翼板的两端均为N极。
两控制臂均呈倒置的“L”形,其上部的折弯段由永磁铁的端部穿入并置于永磁铁的两翼板之间。
弹性触片的固定端与输入端子通过一个固定在壳体上的金属连接片电性连接,金属连接片对应弹性触片的一端形成一个用于固定弹性触片的固定端的固定部。
金属连接片上套接有一涡流传感器,该涡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经过金属连接片上的电流变化情况,并且将检测到的电流变化的信号发送到用于控制电磁铁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接收到的该信号控制电磁铁的电流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的零部件中,除了涡流传感器、电磁铁、控制模块以及壳体外,其他零件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易于加工和装配,降低了继电器的成本,减小了继电器的体积;将永磁铁应用于继电器中,控制电路的闭合、断开或保持,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本实用新型可将继电器应用于漏电保护插座或开关中,增大了继电器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外部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内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永磁铁和电磁铁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10、壳体;11、输入端子;12、输出端子;121、静触头;14、金属连接片;15、涡流传感器;20、弹性触片;21、动触头;22、固定端;23、自由端;30、永磁铁;31、腹板;32、上翼板;33、下翼板;34、摆臂;35、横杆;40、电磁铁;41、控制臂;42、控制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15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幼儿学步车
- 下一篇:一种水泥固土渗水筒及其在山地造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