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核桃切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184.7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5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末荣 |
主分类号: | B26D1/14 | 分类号: | B26D1/14;B26D7/02;B26D5/0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8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 切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核桃切片机,属于核桃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桃工艺品精选优质大核桃为原料,充分利用大核桃果外壳坚硬、耐腐、内部花纹自然、古朴的特点,经科技处理将大核桃果切片、弃果肉、干燥、定型、磨抛光、粘接、细雕等数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所有工艺品都保留了大核桃果的原始外形和花纹,使工艺品造型风格古朴、雅致优美,具有天然的美感和自然的镂空效果。
目前国内在制作贝雕、壁画、挂匾等工艺品的框架中,为了使其体现出古朴典雅的气质,常用大核桃加工成片状或半球状,粘贴于木质框架上,组成艺术文字或图案,提高其艺术效果。现使用的加工方法均为手工锯条切割,费时、费力、效率很低,由于大核桃形状不规则,固定困难,切割出的片状产品厚度不匀,表面也不光滑,易破碎,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切割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大核桃切片机,切出的大核桃切片厚度均匀,表面光滑,不易破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核桃切片机,包括支架,支架上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轴承座,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大核桃的夹持机构,传动轴通过轴承对应安装在两个所述轴承座内,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带轮,传动轴的另一侧设置有锯片,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电机,电机与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锯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锯片平行设置在传动轴上。
所述夹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套管活动套装在套杆上,套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夹钳,下夹钳铰接在上夹钳上,和上夹钳配合形成与大核桃外形相适应的钳口,上夹钳与下夹钳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套管上设置有限制上夹钳转动角度的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带轮,在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锯片,电机利用皮带驱动带轮旋转,将动力传递给锯片,利用上夹钳和下夹钳将大核桃送至锯片上进行切割,锯片为双锯片,可一次性完成对大核桃的切割,切割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架、2为轴承座、3为传动轴、4为带轮、5为锯片、6为电机、7为夹持机构、8为套管、9为套杆、10为上夹钳、11为下夹钳、12为复位弹簧、13为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核桃切片机,包括支架1,支架1上的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轴承座2,支架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大核桃的夹持机构7,传动轴3通过轴承对应安装在两个所述轴承座2内,传动轴3的一端设置有带轮4,传动轴3的另一侧设置有锯片5,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电机6,电机6与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锯片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锯片5平行设置在传动轴3上。
所述夹持机构7的具体结构为:套管8活动套装在套杆9上,套管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夹钳10,下夹钳11铰接在上夹钳10上,和上夹钳10配合形成与大核桃外形相适应的钳口,上夹钳10与下夹钳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2。
所述套管8上设置有限制上夹钳10转动角度的限位杆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在传动轴3的一端设置有带轮4,在传动轴3的另一端设置有锯片5,电机6利用皮带驱动带轮4旋转,将动力传递给锯片5,利用上夹钳10和下夹钳11将大核桃夹持到锯片5上进行切割,锯片5为双锯片,可一次性完成对大核桃的切割,切割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限位杆13可以限制上夹钳10的旋转角度范围,设置在上夹钳10和下夹钳11之间的复位弹簧12,可撑开上夹钳10和下夹钳11,可使大核桃在加工完成后,自动脱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末荣,未经王末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