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制剂的盛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307.7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迅;刘维华;刘莉;陆承榜;吴睿;谢绍光;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0 | 分类号: | A61J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制剂 盛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盛装结构,属于药物盛装载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其随着只要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原本单一的汤剂、粉剂向浓缩液、胶囊、糖衣颗粒等剂型转变。现有颗粒剂的盛装多采用瓶装或板装;但对于中药制颗粒剂或胶囊剂来说,因单次服用多为两粒以上,瓶装或板状分别存在以下问题:
瓶装,携带不便,每次取药需倒在手上数相关服用量,服用不便,且多倒出的药物需放入原瓶,这样不仅易使整瓶药品被氧化、变质,而且多倒出的药物在手中被污染后又倒入瓶中会使瓶中药物受到污染;
板状,携带也具有一定不便性,因中药单次服用量大,而现有板状盛药凹槽内均为单粒装,所以需多次按压才能完成药物的获取,服用较费时、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中药颗粒剂、使用方便、快捷、合理、卫生的中药制剂的盛装结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中药制剂的盛装方法是根据药物的单次用量设计药物盛药板的盛药凹槽,并将药物的单次用量封装在盛药板的同一个盛药凹槽内,所述药物的单次用量为两颗以上;使用时打开盛药板上的其中一个盛药凹槽的密封即可完成该次该剂量用药。
中药制剂的盛装结构,它包括药物盛药板,在药物盛装板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盛药凹槽,在盛药凹槽外覆盖有封装膜,在每个一个盛药凹槽内盛装有单次服用剂量的药剂,其药剂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在药物盛装板上设有压槽。
所述的药剂为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中药制的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用量大、不易携带的特点制作出一种适合中药制剂的盛药板,其是将现有的盛药板上的单粒盛药凹槽扩大,使其按中药的单次用量进行设计,并将其密封,使用时打开盛药板上的其中一个盛药凹槽的密封即可取出该口服用量,完成该次该剂量用药。相对现有的瓶装方式可以避免其内的剩余药物氧化、多余药物倒回后的污染;相对单颗粒盛装药物取药更加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药物盛药板1的制备与材质与现有相同,在药物盛装板1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盛药凹槽2,在制作盛药凹槽2时,需根据该药物的单次服用量进行设计,确保药物的单次用量能放入同一个盛药凹槽2内,因其是药剂4为中药制剂,因此每次服用的数量为两颗以上,其所述的药剂4为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在完成盛药凹槽2内药物的盛装后,在盛药凹槽2外覆盖有封装膜3,使用时打开盛药板上的其中一个盛药凹槽的密封即可完成该次该剂量用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