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间距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357.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赵康伟;冯冰;张潭潭;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06 | 分类号: | C25C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距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间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工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已达到精确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微调的装置中,而有的工件由于重量比较大,在人工搬动工件来调整的时候费时费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电解槽是铝厂的主要设备,一个电解系列一般有300多台电解槽串联,当其中的一台电解槽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需要将其短路,以便退出生产进行大修,称为停槽,大修好的电解槽投入通电运行,称为开槽,电解槽在停槽和开槽时,都涉及上百千安的大电流从一部分母线转换为另一部分母线的操作,为了在不停槽的情况下使设备正常运行,目前使用短路的方法来控制,即在事故槽的安装位置设置一短路应急装置,当安装短路应急装置的时候,压接母线与被压接面会出现一定间隙,压接母线需要与被压接面紧密接触,但由于装置重量太大,人工操作调节相当费力,而且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距离,使压接母线紧与被压接面紧密接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面,能够快速并且精确、省力的对两个工件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的距离调整装置。
一种间距调整装置,含有支座、左旋转丝杠、右旋转丝杠、丝套和手轮,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一端各分别固定在被调整间距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上,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旋转丝杠和右旋转丝杠的一端相连接,左旋转丝杠和右旋转丝杠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丝帽套接在与左、右旋转丝杠相匹配的丝套内,丝套外壁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一手轮。
所述的左、右旋转丝杠与支座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孔并通过销轴与支座相连接,所述连接孔的中部为长方形,两端为圆弧形。
所述丝套外壁的中部位置与手柄相连接处设有一加强管,加强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手柄通过加强管上的孔与丝套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管的材质为钢、铜、铝、铁或者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端的支座固定在被调整工件上,通过与支座相连接的左、右旋转丝杠与丝套和固定在丝套外壁上的手轮进行控制调节,省时省力,通过手轮的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来调整丝杠与丝套的啮合长度,以此来调整两工件之间的间距,省时省力,制造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第一工件,2第一支座,3销轴,4左旋转丝杠,5丝套,6手柄,7右旋转丝杠,8第二支座,9第二工件。
实施例1:一种间距调整装置,含有支座、左旋转丝杠、右旋转丝杠、丝套和手轮,所述第一支2座和第二支座8的一端各分别固定在被调整间距的第一工件1和第二工件9上,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另一端分别与左旋转丝杠4和右旋转丝杠7的一端相连接,左旋转丝杠和右旋转丝杠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丝帽套5接在与左、右旋转丝杠相匹配的丝套内,丝套外壁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手柄。
所述的左、右旋转丝杠与支座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孔并通过销轴3与支座相连接,所述连接孔的中部为长方形,两端为圆弧形,避免两支座不同心对左、右旋转丝杠以及丝套造成损坏。
所述丝套外壁的中部位置与手柄6相连接处设有一加强管,加强管可优选用钢管,钢管固定安装在丝套外壁的中部位置,在钢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手柄通过连接管上的孔与丝套外壁固定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手轮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来调整左、右旋转丝杠与丝套的啮合长度,以此来调整两工件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2:参见图3所示,图中标号与实施例1中相同标号所代表的意义相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部分不再重述,不同的是:手柄6通过丝套外壁均匀分布的孔直接焊接在丝套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轻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