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395.0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1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童弋康;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辉;童弋康 |
主分类号: | A47L13/20 | 分类号: | A47L13/20;A47L13/5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把 及其 配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器具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拖把。
背景技术
拖把清洗后需要对端部的擦拭物进行拧干,传统方式是靠人工拧干,较为费力。近几年也陆续出现一些机械式拧干的拖把,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828893所述,其公开了一种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在该技术方案中,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外杆,螺旋杆件及套设于螺旋杆件上的转动套,转动套中设有与螺旋杆件相配合的螺牙或开孔,转动套外围套设有一与其单向传动配合的传动套,该传动套的外壁与内杆内壁固连;螺旋杆件的上端与外杆固连,转动套可相对传动套上下移动。向下压拖把杆,转动套被螺旋杆件驱动旋转,继而带动传动套旋转,内杆与传动套同步旋转;向上拉长拖把杆时,转动套被螺旋杆件驱动旋转,转动套于传动套内形成空转。
具体的,在转动套下部周边设置传动齿,传动套内壁侧底部周边也设有与其配合的传动齿,两传动齿间设有相配合的啮合面与滑动面,上拉时,转动套旋转使两传动齿的啮合面相互抵触形成单向传动,下压时,转动套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传动齿的滑动面相互抵触,转动套相对传动套上移而形成空转。该技术方案中,上拉过程中,螺旋杆件向上运动,转动套在螺旋杆件带动下形成空转,其转动过程中两传动齿的滑动面相互抵触,产生摩擦力,上拉过程较为费力,使用久了传动齿易磨损,导致下压时也出现空转现象,而影响使用;再者,两传动齿相互滑动,上拉过程的滑动声音经内外杆间放大,出现噪音。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零部件较多,装配工序较为复杂,而传动是依靠螺旋杆件与转动套内的螺牙来配合实现的,即采用螺旋与螺旋的配合,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大,摩擦阻力增加,故下压过程产生的阻力较大,操作较为费力;本技术方案采用的是螺旋与螺旋之间的配合,若润滑剂减少后,容易出现卡死现象;螺旋杆件穿过转动套中的穿孔,上下移动时,转动套围绕螺旋杆件旋转,故上拉和下压过程中,转动套会出现左右晃动和摇晃现象。
再者,上述技术方案中,是通过螺旋杆件驱动转动套旋转,继而转动套再带动内杆旋转,旋转动力不是直接传动,故拖把头的旋转速度较小,每次下压拖把杆后拖把头只能在惯性作用下旋转一小会就停止旋转了,脱水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省力且脱水效果好的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设于拖把杆下端的带有擦拭物的拖把盘,拖把杆包括相互套接的内杆体和外杆体,内杆体的下端与拖把头相连;内、外杆体间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与拖把头相连的杆体和拖把头旋转;内、外杆体的套接处设有用于控制内、外杆体呈定位或呈可相对伸缩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壁设有螺旋沟槽的转动套、导向轴芯及套设于导向轴芯上且可沿导向轴芯转动的旋转导件,所述旋转导件外围沿周向均布有与所述螺旋沟槽相配合的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阻挡所述旋转导件向下脱出导向轴芯的挡部和固设于导向轴芯上用于阻止旋转导件反向旋转的制动部,挡部与制动部间设有供旋转导件作上下移动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为偶数个均布于旋转导件外围的钢珠,钢珠至少35%的球面凸出于旋转导件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轴芯上套设于有一弹簧,弹簧下端位于转动套的上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部下端部设有上棘齿,旋转导件上端部设有与上棘齿相配合的下棘齿;所述上棘齿与下棘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面和滑动面。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套设于内、外杆体套接处的套筒和铰接于套筒外壁的锁钮,套筒上远离锁钮的一端与外杆体固连,锁钮上设有可与内杆体相抵触的卡部,该卡部可于锁钮的前后扳动下,呈现与内杆体相互抵触或分离状态,将内、外杆体呈定位以利于拖地使用,或使该内、外杆体呈解锁可伸缩状态,以利该拖把的脱水。
所述拖把盘与拖把杆之间设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的上端与内杆体连接,下端与第二座体活动枢接,第二座体的轴部套设于转盘上;所述第二座体的上端设有一凸轴,第一座体的下端部设有两个翼,两个翼之间形成容置凸轴的凹槽,所述两个翼的底部为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辉;童弋康,未经林辉;童弋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3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