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2607.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2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蕾;常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清怡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 智能 sd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卡的移动通信和移动支付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金融SD卡产品开始涌现,智能金融SD卡具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的通讯功能,对比标准金融智能卡片而言,更具有方便性和携带性,并且能结合手机应用、无线和3G网络,实现线上金融交易。
智能金融SD卡产品的推出,也促使了各式各样的行业应用衍生于其上,新的应用要求智能金融SD卡产品性能稳定,操作方便,且能最大限度的兼容现有支付设施,如店铺POS机,地铁闸机,公交POS机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希望智能金融SD卡产品能适应现有的发卡系统,以节约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
现市场上的手机品牌各异,结构不同,在针对同一款智能金融SD卡产品时,也不能保证有统一的刷卡感受和效果,并且在现有的技术中智能金融SD卡因形状异于标准金融智能卡片而无法适配现有发行设备,同时因为智能金融SD卡内封装的天线受到自身体积的限制,导致即使在理想环境下,智能金融SD卡产品非接触性能劣于标准金融智能卡片,由于智能金融SD卡结构和工艺均存在技术壁垒,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改变智能金融SD卡技术来提升智能金融SD卡的产品性能,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了智能金融SD卡功能强大且优点众多,但是用户感受相当不好,用户应用与现有交易设施兼容性差、障碍较多,大大影响了智能金融SD卡产品的推广,影响到乃至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通过本技术方案,使智能金融SD卡可以分别与银行现行的标准银行金融IC卡发卡系统相兼容,并通过原有读头接触式的将个人化数据传输给智能金融SD卡,也可以使用现有的柜面非接触式的开卡设备进行写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包括有卡体和智能金融SD卡插槽,所述卡体的正面一侧中部设置有IC卡触点,所述卡体的后面另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呈方形的孤岛凸台,所述孤岛凸台和位于孤岛凸台位置的卡体内设置有智能金融SD卡插槽,所述智能金融SD卡插槽的槽口位于卡体后部侧面上。
所述卡体内设置有电平转换模块,所述电平转换模块分别与卡体上的IC卡触点和智能金融SD卡插槽相连接。
所述卡体内设置有耦合模块,所述耦合模块与智能金融SD卡插槽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中。
1.将智能金融SD卡插装在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的卡体内,由于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的正面为平面,且和现有银行发卡系统的IC触点的布局和功能一致,整体呈现的长宽均与标准银行金融IC卡相同,现有银行发卡系统可以通过原有读头接触式,将个人化数据传输给双界面SD卡转接卡,并通过卡体内电平转换模块,将标准5V电压降至3.5V电压,供智能金融SD卡的相应触点连接。双界面SD卡套将收到的个人化数据经由内部触点传递给智能金融SD卡。智能金融SD卡获取的数据信息和电压均已通过双界面SD卡套转换至工作标准范围之内,实现批量的卡片生产。
2.将智能金融SD卡插装在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的卡体内,由于智能金融SD卡,不能单独工作于无电源环境下,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内设置的耦合模块,发卡设备的非接触读头和双界面SD卡中耦合模块的天线产生足够的耦合电流,通过内部电路连接智能金融SD卡,使得智能金融SD卡可以正常工作,同时发卡设备非接触读头发出的无线信号也可以通过双界面SD卡套传输给智能金融SD卡,完成个人化数据的接收和写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界面智能SD卡用转接卡,通过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批量发行的智能金融SD卡的问题,无需购买成百万造价的新设备,在现有柜面的应用设备下,扩大了智能金融SD卡的使用范围,可以适用于接触式的和非接触式的IC卡POS机,扩大了用户群体的使用范围,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中,1卡体、2智能金融SD卡插槽、3 IC卡触点、4孤岛凸台、5槽口、6电平转换模块、7耦合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清怡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清怡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2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氮化物渐变能隙谐振隧穿欧姆接触的方法
- 下一篇:全封闭式卡片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