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3173.0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阙伯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良昕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D9/00;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季锐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模组。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 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目前的热交换器结构都较为复杂,安装拆卸较为麻烦,与被冷却体的连接凌乱、冗长,且压力损耗大,拆装工艺复杂,同时热交换器一般会与整个进行连接,无法拆卸或移走,另外现在热交换器与需要换热模组的距离较远,中间通过软管进行连接,整个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结构都较为复杂,安装拆卸较为麻烦,同时热交换器一般会与整机进行连接,无法拆卸或移走,另外现在热交换器与需要换热模组的距离较远,中间通过皮管进行连接,整个结构不够紧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连接,安装拆卸方便,能够从整个设备中移除,且与需要换热模组设计较为紧凑的热交换器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包括底座、集水管和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在底座上设置有水泵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冷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与炉体侧集水管相连接,所述炉体侧集水管与冷却塔相连接,所述冷却塔通过管路与换热器冷介质进口连接而形成一个冷介质回路,所述需要换热的模组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将管道内的热水输送到换热器热介质进口中,所述换热器热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需要换热的模组相连接而形成一个热介质回路。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给容器,所述补给容器通过管路向热交换器模组的管路补充水。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监测装置,在水泵上设置有测量循环水流量的流量监测装置。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监测装置,在水泵与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测量热水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监测装置,在水泵与换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测量水流压力的温度监测装置。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在集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测量需要换热模组温度的模组温度监测装置。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容器设置于换热器的上方。
前述的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各部件采用模块连接,安装拆卸维修都十分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作为一个独立组件,不与整个设备的其他部件连接,如果不需要时,可方便移走,使用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设置在需要换热模组旁边,送水管路较短,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热交换器模组,包括底座1、集水管2、水泵3、补给容器4、换热器5、冷却塔、流量监测装置6、温度监测装置7、压力监测装置8,
在底座1上设置有水泵3和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冷介质出口通过管路与炉体侧集水管2相连接,所述炉体侧集水管2与冷却塔相连接,所述冷却塔通过管路与换热器5冷介质进口连接而形成一个冷介质回路,所述需要换热的模组通过管路与水泵3连接,所述水泵3将管道内的热水输送到换热器5热介质进口中,所述换热器5热介质出口通过管道与需要换热的模组相连接而形成一个热介质回路。
在水泵3上设置有测量循环水流量的流量监测装置6。在水泵3与换热器5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测量热水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7。在水泵3与换热器5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测量水流压力的温度监测装置8。在集水管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需要换热模组温度的模组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换热器5采用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模组工作时,现将热交换器模组贯入冷水,所述冷水进入需要换热的模组,冷却该模组,然后经过换热的冷水变为热水后通过水泵3抽入换热器5中,然后换热器5通过集水管2将热水输送入冷却塔中冷却,然后冷却后的冷水再通过管路送会给换热器5。当整个循环管路中的水有消耗时,通过补给容器4补充水给整个循环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良昕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良昕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3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路模拟量小信号远距离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可充分利用热能的燃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