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4943.3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招荣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F04C29/02;F16N3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志涛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真空泵油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泵泵头在工作过程中,泵头内部的温度逐渐的升高及泵头零部件的工作,导致泵头内润滑滑动副用的润滑油以下简称泵油外泄,泵油流失较多,既影响真空泵的正常工作,也污染了环境。
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针对真空泵油进行冷却降温的措施来达到减少油雾排放,或者是通过对排放的油雾也称油气进行过滤,但并无针对过滤后的泵油进行回收的措施,因此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它通过将真空泵工作时排出的油气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的泵油注回真空泵泵头的油箱中,减少了排放的同时节约了资源,起到了绿色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真空泵的泵头油箱上的回油底座,所述的回油底座上设有具有排气孔的盖帽,回油底座与盖帽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一端可与泵头油箱的排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盖帽上的排气孔连通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与回油底座之间设置有集油腔,所述的回油底座上设有与集油腔及泵头油箱连通的回油接头,回油接头上设有单向阀。
在上述的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中,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是:多层玻璃纤维纸卷的两端设有套头,其中一端的套头上设有与泵头油箱的排气口相连通的接头。
在上述的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中,所述的回油底座上开设有供油气分离器的接头穿过的孔及若干个固定用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无采取减排措施设置的真空泵,油雾的排出减少了99%,使得真空泵的使用更为环保。
2、本实用新型中将分离后得到的泵油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泵油的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玻璃纤维纸卷,过滤效率高。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适用于各种真空泵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真空泵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回油底座的底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具有回油功能的真空泵油雾处理装置,包括设在真空泵的泵头油箱5上的回油底座1,所述的回油底座上设有具有排气孔20的盖帽2,回油底座与盖帽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一端可与泵头油箱的排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盖帽2上的排气孔20连通的油气分离器3,油气分离器3与回油底座之间设置有集油腔,所述的回油底座上设有与集油腔及与泵头油箱连通的回油接头4,回油接头上设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泵头油箱内温度升高、泵油挥发产生气压使单向阀封闭,油雾通过油气分离器过滤后排放至空气中,其中过滤后的泵油暂时性储存于回油底座内,待泵头停止工作后,单向阀重新打开,泵油流至泵头外的油箱内,依此原理实现了泵油的资源再回收再利用。
上述的单向阀是常见的球阀,即在常态下球阀芯在重力作用下打开单向阀,在泵油温度升高的气压作用下向上顶起密封回油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是:多层玻璃纤维纸卷的两端设有套头,其中一端的套头上设有与泵头油箱的排气口相连通的接头30。
油雾(油气)通过接头进入油气分离器内部,经过多层玻璃纤维纸卷分离后在油气分离器的表面排出泵油。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油底座上开设有供油气分离器的接头穿过的孔10及若干个固定用螺栓孔11。
上述的油气分离器的接头30、回油底座的回油接头4均与泵头油箱是密封连接。油气分离器的接头30上设有外螺纹,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招荣,未经蒋招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4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