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102.4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宁秋宇;尹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23 | 分类号: | F16L3/22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动力电池 冷却器 管路 用管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系统安装过程中的管夹,特别是一种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通常采用空调系统冷却发动机冷却液,利用冷却液循环冷却电池。采用此种电池冷却方式的纯电动车的空调及冷却管路势必比传统车型多出通往电池冷却器和电池的管路。然而通常电动汽车空间都比较小,轻量化要求较高,要实现管路的有序布置,和与白车身的可靠固定,同时兼顾轻量化要求,对管路及其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管夹一般是金属管夹+橡胶衬垫,管夹重量大,减震效果差;或者是普通的塑料管夹,在车身上打安装孔,利用管夹上的卡扣插入车身开孔,将管路固定在车身上,这种方式不满足白车身密封要求,可靠度低,同时也无法起到减震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冷却回路中空调、冷却管路布置、固定和减震的问题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包括:底座;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槽开口向上并排排列;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底座的一端活动连接;以及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固定台面向所述固定槽设置,所述固定台的形状与所述固定槽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在所述底座的非固定端上设有卡座,在所述盖板的非固定端上设有卡扣,所述卡座与所述卡扣相匹配。
优选的,在所述底座的两端还设有两个固定块。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有固定孔。
优选的,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槽位置的下方设有底座工艺槽。
优选的,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固定台位置的下方设有盖板工艺槽。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将多根管路并行,并采用同一个管夹固定,减少了管路的间隙和占用的空间。管夹与管路的接触面采用了橡胶材料,增大了管路与管夹的摩擦力,可以有效起到限位作用,橡胶材料同时有利于管路的减震。电池冷却器工作状态会产生一定的震动,由于空间小,不便于增加胶管,该结构可以有效吸收震动,同时节约空间和成本;采用盖板+锁扣扣合式结构,方便管路维修,只需打开锁扣,即可拆卸管路;卡扣盖板铰链处设计有倒钩,在铰链断裂后卡扣不会松脱;采用两侧螺钉固定的方式,无须任何工具,操作方便,同时增强固定的可靠性,综合拔脱力可达300N以上;两侧安装孔径采用一个定位孔,一个腰型配合孔,确保在白车身焊接螺钉位置度误差在Φ1毫米情况下,依然能够可靠安装;在非装配位置,设置工艺槽,最大程度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满足节约成本和轻量化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安装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安装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安装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安装示意图五。
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 2-固定槽 3-橡胶垫
4-盖板 5-铰链 6-固定台
7-卡座 8-卡扣 9-固定块
10-固定孔 11-底座工艺槽 12-盖板工艺槽
13-焊钉 14-钣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动力电池冷却器管路用管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