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5317.6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义;吴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素朴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群组入槽整极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组装工艺中,将组合好的极群组装入蓄电池槽是保证蓄电池组装不出废品的一个关键工序,这一工序要求将已经按照电池组中各个单体蓄电池的规定位置和方向组合的极群组装入电池槽内,以保证它们串联成额定电压并且端子极性无误的蓄电池组。目前,蓄电池极群组的入槽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人为因素大,受操作人员疲劳度、技术经验及情绪等因素影响大,生产质量差。并且,铅尘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危害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实现蓄电池组合极群组入槽的自动化是蓄电池生产的关键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危害有着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将已经组合好的极群组在线入槽和整理极耳,提高铅蓄电池极群组的入槽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含铅极板对人体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包括:面板、第一气缸、压装板、第二气缸、顶板、若干定向杆和极耳整形装置,第一气缸与面板连接,压装板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二气缸连接至第一气缸尾部,顶板与第二气缸连接,定向杆一端与顶板连接,且依次穿设于面板和压装板,另一端与极耳整形装置连接。
优选地,该极耳整形装置包括:压板、两个第三气缸、两个夹指两、道滑槽和若干整耳板,压板与定向杆连接,两个第三气缸对称设置在压板下方,两个夹指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三气缸,各整耳板与相应的夹指连接,两道滑槽设置在压板下方且位于夹指两侧。
优选地,所述夹指为U形结构,两个夹指的臂端以嵌入式方式对接,两个夹指的相邻两臂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夹指的两臂端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整耳板的凹槽部位,两个夹指的两臂端设置的凹槽部位位置相错,使得安装在夹指上的整耳板位置错开。
优选地,该整耳板并排设置在夹指上,且相邻的两个整耳板设置在不同的夹指上。
优选地,该定向杆的数量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工作时,第二气缸下降将极耳整形装置压入组合好的极群组内,一对第三气缸相向动作带动整耳板实现极耳整形动作;第三气缸回位,第二气缸上升,之后,一对第三气缸相向动作,第一气缸下降带动压装板从极耳整形装置内穿过,实现下压动作,将组合好的极群组压入到电池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采用了压装板穿过极耳整形装置的入槽方式,实现了组合极群组的极耳整形和装入电池盒工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为因素对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影响,提高了铅蓄电池极群组的入槽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有效地降低了铅尘对人员和环境伤害及污染。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已经组合好的极群组在线入槽和整理极耳,提高了铅蓄电池极群组的入槽效率和质量,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质量高、降低劳动强度、利于环保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极群组入槽整极耳机构装置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面板,2为第一气缸,3为压装板,4为第二气缸,5为顶板,6为定向杆,7为极耳整形装置,8为压板,9为第三气缸,10为夹指,11为滑槽,12为整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素朴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素朴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5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