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灵敏油雾控制气动二联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9017.5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8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行;单杰;方洋波;毛小伟;马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佳行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4 | 分类号: | F16N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 控制 气动 二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二联件。
背景技术
在使用气动驱动执行元件时,需要通过管道将气动源与执行元件连接,在生产现场一般都有很多连接气动源的气管,分别连接有不同的气动执行元件,比如空压机、研磨机、气动螺丝刀等,所有的气动工具都需要通过压缩气体的压力来驱动其工作,为人们的生产工作提供方便,这些工具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润滑处理,人们一般使用气动二联件作为润滑装置。
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气动二联件,包括通过连接组连接在一起的空气过滤减压阀和油雾器,所述空气过滤减压阀包括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底部设有水杯,所述水杯内设有旋风叶片,所述油雾器包括油杯,位于油杯内的吸油装置,以及位于油杯上方的油窗。
当外部压缩气体进入空气过滤减压阀后,进入到水杯中,在旋风叶片的作用下气体不断旋转,空气中的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物随着旋转离心力作用逐渐分离沉积下来,分离后的空气在另一端流出,进入油雾器进气口后,气体分两路分流,一部分流进油杯,另一部分直接通过另一端出口。流入油杯的气体使油杯内的气压上升,进而将杯内的油压入吸油装置,油经吸油装置到达上方油窗,最后从油窗滴下,此时另一部分分流的气体流过此处时,将滴下的油吹开分散,达到雾化,使需要润滑的设备达到均匀的润滑效果。这种气动二联件在空气过滤减压阀的阀体的顶部设有调压装置,通过该调压装置控制空气压强,进而控制油雾流量。但是由于调压装置设置在空气过滤减压阀上,需要通过控制压缩空气进而控制油雾器的出油流量,灵敏度较低,导致油控效果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灵敏度高、油控效果更好的高灵敏油雾控制气动二联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灵敏油雾控制气动二联件,包括通过连接组连接在一起的空气过滤减压阀和油雾器,所述空气过滤减压阀包括阀体,以及位于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底部设有水杯,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水杯的上方,所述水杯内设有旋风叶片,所述油雾器包括油杯和位于油杯内的吸油装置,以及位于油杯上方的油窗,所述油窗上设有调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油装置包括滴管,所述滴管位于油窗内,所述滴管上设有调油针座,所述调油针座上对应设有调油针,所述调油针上对应设有调油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调油针座设有内螺纹,所述调油针与所述调油针座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还设有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顶部设有调压旋钮,所述调压旋钮下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上设有抵片,所述阀芯上设有膜片,所述抵片和膜片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油雾器的油窗上设置调油装置,通过调节调油旋钮,控制油窗中滴油的速度,可以直接控制油窗中的出油量,灵敏度更高,使油控效果更佳。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组件; 4、支架; 10、阀体; 101、阀芯;
102、滤芯; 12、水杯; 121、旋风叶片; 111、调压旋钮;
112、调节螺杆; 1121、抵片; 1011、膜片; 13、弹片;
141、进口一; 142、出口一; 231、进口二; 232、出口二;
21、油杯; 212、吸油装置; 22、油窗; 221、滴油口;
31、滴管; 311、垫圈; 321、调油针座; 322、调油针;
33、调油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高灵敏油雾控制气动二联件,包括通过连接组件1连接在一起的空气过滤减压阀和油雾器,所述空气过滤减压阀包括阀体10和位于阀体10内的阀芯101,所述阀体10底部设有水杯12,所述阀芯101位于所述水杯12上方,所述水杯12内设有旋风叶片121,所述油雾器包括油杯21和位于油杯21内的吸油装置212,以及位于油杯21上方的油窗22。
空气过滤减压阀上设有与阀芯101对应的进口一141和出口一142,油雾器上设有进口二231和出口二232,出口一142和出口二232之间配合连接形成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佳行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佳行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90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