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0390.2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毛俊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俊月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器具,确切说是将中医针刺肌体穴位与灸熏灼皮肤穴位原理融合为一体的新型针灸医疗器具。
背景技术
中医使用的传统针灸疗法,是针法与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指把毫针按人体经络上的一定穴位刺入患者肌肤内,通过捻提等操作手法,用毫针刺激该穴位达到经络畅通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毫针都是实体的金属针例如银针、不锈钢针等。传统灸法是用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将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穴位舒通经络以温通气血。所以,传统的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通过全身经络传导来调整身体气血和脏腑运作的功能,从而达到中医所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传统的针灸器具已有几千年历史,至今除了器具的材料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有所改变外,器具的结构形态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然而,由于毫针是实体针,往往受操作者掌握患者穴位准确程度的限制,在寻找穴位时不免要多次将针刺入患者肌肤内,误伤肌肤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所难免。而使用艾绒熏灼患者穴位,其缺点是不仅用药限于单一的艾绒,而且也会因不慎而烧灼了患者的皮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针灸器具存在刺伤、灼伤患者肌肤的实际问题,为用户提供一种不会刺伤、灼伤患者肌肤的新型针灸器。这种针灸器,在设计构思上是将传统上相互分离的针与灸有机结合为一体,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针刺伤、灸烧伤肌肤的隐患,而且能达到温热针头触及穴位、温热灸药同时刺激同一穴位,完成舒通经络、温通气血的治疗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器,由前身组合件、内部支架组合件、灸药瓶和外壳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身组合件包括有:头部支座,伸出该支座头顶并被其支撑而位于其中心轴向部位具有芯管(即灸药液输出管)的灸针,套装在该灸针杆体上的恒温器,套装在该恒温器外围并固定在头部支座上的隔热壁,以及套装在隔热壁外围并被固定在头部支座上的连接壁;
所述内部支架组合件包括有:
圆柱形灸药瓶座架,它是套装并固定在头部支座连接壁的内壁上,该灸药瓶座架为上下敞口,腔內有一水平盘面,穿过该水平盘面的开口固定有一压力器;
在压力器侧壁上开有灸药液流入口,在其腔体底部开有透孔,灸针尾端穿过 该透孔进入压力器腔体内并被固定在下支座上,压力器内腔装有一根上下方向的复位弹簧,该弹簧的顶端被固定在压力器顶部的上支座上,其底部被固定在灸针尾端的下支座上;
所述灸药瓶:为一个上下两端敞口的灸药液容器,其底部座在灸药瓶座架的水平盘面上其下敞口被封闭,药瓶的下部被灸药瓶座架的圆柱內壁固定和封闭;
所述外壳即针灸器外壳,是套装在由前身组合件、内部支架组合件和灸药瓶所组成的一体化组合体的一个外围壳体,该外壳下部的内壁与前身组合件头部支座中连接壁的外壁相固连;
所述恒温器的供电导线,穿过灸药瓶座架7的圆柱竖直壁,从外壳顶部引出而连接电源。
附加技术特征是:
1、所述前身组合件中套装在灸针杆体上的恒温器,是同时被固定在头部支座上并与其形成一体的构件。
2、所述内部支架组合件中的灸药瓶座架,其内腔为与其外圆柱壁是同心的空心圆柱腔体,在其腔体中部设置有一体化的水平盘面,通过水平盘面配合该腔体内壁支撑与固定灸药瓶,在水平盘面中心制有穿透该盘面的圆形开口,固定其压力器。
3、所述内部支架组合件中的灸药瓶座架,其内腔相对于其外圆柱壁面为偏心的空心圆柱腔体,在其腔体中部设置有一体化的水平盘面,通过水平盘面配合该腔体内壁支撑与固定灸药瓶,并且以该座架的外圆柱面中心轴与水平盘面交点为中心,制有穿透该盘面的圆口即水平盘面上的偏心圆口,固定其压力器。
4、所述压力器中固连灸针杆体尾部的下支座,在其顶端固定有开口上向的橡胶碗,橡胶碗的底部制有弹性缝隙,在固定复位弹簧顶端的上支座的头部,固定有挤压下支座橡胶碗的橡胶头,受压时弹性缝隙张开,不受压力时弹性缝隙自动闭合。
5、所述内部支架组合件与前身组合件组合成一体,是指内部支架组合件中的灸药瓶座架7,通过其水平盘面下段圆柱外壁上的外螺纹,与前身组合件中头部支座上的连接壁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而组成了一体。
6、所述套装在前身组合件、内部支架组合件和灸药瓶外围的外壳,与前身组合件的连接,是通过该外壳下段内壁上的内螺纹与前身组合件头部支座上连接壁外壁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而组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俊月,未经毛俊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0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果包装塑料膜
- 下一篇:具有耐震耐冲击的保护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