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0899.7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占儒;张惠玲;李振声;李冰峰;苏伟东;孙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1400 ***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枣 熟料 发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品酒,尤其是对红枣酒的热爱;在现有的发酵技术中,大多都是以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转化为糖的淀粉物质作为原料,如蜂蜜、甘蔗,尤其是红枣;糖和淀粉经酵母发酵后产生酒精,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蒸出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质;现有的发酵设备由于其内部不具备隔离装置,因此,在红枣复配熟料发酵完成后,很难将其从桶体内出,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现有的发酵设备不具备酒精浓度测试仪,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实时观察酒精浓度,从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提取残渣方便和能实时反馈酒精浓度的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包括外桶;所述外桶下方设置有机架;所述外桶内部放置有内桶;所述外桶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外桶内部设置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箱;所述外桶通过连接件连接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置有压力表和酒精浓度测试仪;所述桶盖连接有出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上设置有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小孔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单向出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器和调温旋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与现有技术,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提取残渣方便和能实时反馈酒精浓度的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原料放入内桶内;然后通过进水管向外桶内注水;最后盖上桶盖,通过调温旋钮开启加热体;在发酵完成后,只需将内桶取出,再将红枣复配熟料的残渣倒出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内桶,能够很方便的将红枣复配熟料的残渣倒出,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桶盖上设置有酒精浓度测试仪,能够实时反馈酒精浓度,以便工作人员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包括外桶1;所述外桶1下方设置有机架3;所述外桶1内部放置有内桶2;所述外桶1上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外桶1内部设置有加热体4;所述加热体4通过导线5连接有控制箱6;所述外桶1通过连接件12连接有桶盖11;所述桶盖11上设置有压力表14和酒精浓度测试仪15;所述桶盖1连接有出液管16。
其中,所述内桶2上设置有小孔13;所述小孔13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水管9上设置有单向进液阀10;所述出液管16上设置有单向出液阀17;所述控制箱6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器7和调温旋钮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提取残渣方便和能实时反馈酒精浓度的红枣复配熟料发酵装置;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原料放入内桶内;然后通过进水管向外桶内注水;最后盖上桶盖,通过调温旋钮开启加热体;在发酵完成后,只需将内桶取出,再将红枣复配熟料的残渣倒出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内桶,能够很方便的将红枣复配熟料的残渣倒出,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桶盖上设置有酒精浓度测试仪,能够实时反馈酒精浓度,以便工作人员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质量。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0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