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室用太阳能与蒸发冷却及地下水池联合作用的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3872.3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张璐瑶;宋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太阳能 蒸发 冷却 地下 水池 联合 作用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用太阳能与蒸发冷却及地下水池联合作用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温室温度调节由于其空间较大以及温室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较大,使得温室的温度调节能量浪费较为严重,通常温室内作物生长区域集中在温室1m左右的空间,因此考虑将有一定换热能力的换热盘管制作成支架,集中布置在作物一侧,或者将该支架布置在作物上方。这样,冷空气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区,而温室上部不予以考虑,就可以大大降低温室的供冷能耗。个性化温度调节技术不仅有利于降低温室温度环境控制能耗,还能实现温室局部温度独立调控,从而实现在同一温室中多物性作物的共同培育。
地下恒温层的温度常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基本保持在接近当地全年的平均气温,这个温度比夏季的温度要低得多,将水箱埋在地下恒温层内预冷后重新送入室内,辅助蒸发冷却机组的低温新风,夏季降低室内的空气温度。因此,合理利用储存在浅层地面的冷能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用太阳能与蒸发冷却及地下水池联合作用的空调系统,利用天然能源调节不同工况下温湿度要求,将温室的内部空间合理划分成供冷的大小环境,对于大小环境进行区别对待,重点对空调小环境即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行温湿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温室用太阳能与蒸发冷却及地下水池联合作用的空调系统,包括有通过管网连接的热水循环系统、换热盘管装置、蒸发冷却机组及地埋水箱,换热盘管装置包括有多组盘管支架,盘管支架由换热盘管来回环绕设置构成,换热盘管装置设置于作物生长区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热水循环系统包括有蓄热水罐,蓄热水罐分别连接有供水管G1、回水管H1,供水管G1通过三通阀b分别连接有供水管G2、供水管G3,供水管G2与太阳能集热板a连接,供水管G3与太阳能集热板b连接,回水管H1通过三通阀a分别连接有回水管H2、回水管H3,回水管H2与太阳能集热板b连接,回水管H3与太阳能集热板a连接。
供水管G1与回水管H1上都设置有阀门和水泵;供水管G2、供水管G3、回水管H2、回水管H3上都设置有阀门。
蒸发冷却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送风口,机组壳体内按新风进入方向依次设置有粗效过滤器、间接蒸发冷却器、直接蒸发冷却器、挡水板及送风机,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填料,填料的上部设置有布水器,填料的下部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通过水管与布水器连接。
热水循环系统、换热盘管装置、蒸发冷却机组及地埋水箱之间的管网结构为:
地埋水箱分别连接有补水管、回水管H5及供水管G5,供水管G5通过供水管G6与蒸发冷却机组内直接蒸发冷却器的集水箱连接,回水管H5通过回水管H4与热水循环系统内的蓄热水罐连接,蓄热水罐依次通过供水管G4、供水管G7与供水管G6连接,换热盘管装置内所有盘管支架上换热盘管的一端都与供水管G7连接,所有盘管支架上换热盘管的另一端都与回水管H5连接。
供水管G4上设置有冬季工况开启阀a和水泵;回水管H4上设置有冬季工况开启阀b和水泵;供水管G7上设置有夏季工况开启阀a和水泵;回水管H5上设置有夏季工况开启阀b;供水管G6上设置有阀门和水泵;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阀和补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将太阳能制热技术与蒸发冷却技术以及地下水池技术相结合,太阳能制取的热水不仅可用于冬季温度较低工况下补充温室内热量,还可供给日常生活用水,蒸发冷却制取的冷风冷水可调节夏季工况下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3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再制造技术后风机节能率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