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株栽培用的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056.4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9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范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株 栽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株栽培用的容器,可用于花卉及蔬果的土培及无土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花卉及蔬果在移植过程中或采摘后的保水保鲜,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失水蔫萎;或者,由于叶片柔嫩,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等造成损伤,会加速其自身腐烂,从而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其商品价值。
目前解决花卉及蔬果保鲜的最主要方法是冷链运输,通过低温保湿降低植株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达到保鲜的效果。其次是用化学方法保鲜,如乙烯吸附剂的使用,降低植株呼吸环境的催熟剂含量,达到保鲜的效果。
另者,连根销售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保鲜方法。连根销售是在蔬菜采摘时连根拔出,保留蔬菜的非食用部分“根”,把根部附着的土壤冲洗掉,然后用保水剂包裹蔬菜根部,再用塑料袋或盒把整个蔬菜密封起来,并留有呼吸孔,形成蔬菜的假植环境,使蔬菜在储运销售的过程中可以持续的从保水剂中吸取水分,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但是,连根销售存在着采收时费工费力,人工成本高;保水剂成本高,并且容易污染植株叶片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花卉蔬果移植及运输过程中的保水保鲜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植株栽培用的容器,即从植株栽培之初便考虑到便于其日后的移植及运输,并有效地解决移植和运输过程中植株的保水保鲜及方便运输和保持花卉蔬果的商品美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植株栽培用的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开有一个以上的底通孔;
还包括上封盖,所述上封盖位于容器本体的上部,与所述容器本体为分体结构或局部连接;
所述上封盖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栽培孔,所述栽培孔用于浇灌和供植株或其主茎干由此长出;
所述上封盖上还设有一个以上的渗水孔。
传统的栽培容器为方便浇灌一般是开口设计,在移植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并且为避免容器内土壤的遗撒通常要保持直立运输,增加了运输难度及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上封盖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根据植株的自身特点,确定栽培孔的孔径大小,通过定点播种,将种苗种于容器本体内与栽培孔对应的位置,长成后的植株主茎可刚好将栽培孔长满,即可将容器上部完全封住,从而达到保持容器内的水分和防止土壤或栽培基质等外撒的效果,防止了土壤或基质撒出污染叶片或花朵,因而亦可进行水平放置和运输,由此可大大降低运输难度及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孔的孔周设有凸缘。
考虑到花卉蔬果的种苗幼小,生长势弱,出苗后往往需要培土,否则易出现倒伏现象。在此,所述栽培孔孔周的凸缘设计,便起到了支撑幼苗的作用,防止幼苗倒伏并省去了培土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顶部为开放式集水口;上封盖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和所述集水口下部。
在此开放式集水口的设计与所述渗水孔相结合,保证了给容器内植株浇灌的顺利进行,并且防止了水流的溢洒,更节约也更清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内凹结构,所述底通孔分布于所述内凹结构的壁上。
对照常规的底部开孔的设计,或如有些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侧壁开孔的设计①,本实用新型单独在其容器本体的底部开设一个以上的底通孔;并进一步的将所述底通孔分布于底部的内凹结构的壁上。这一设计充分考虑到:在育苗期,内凹结构的通孔设计将大大增加容器内基质的通气面积,更适宜幼苗生长;更重要的是,在采摘花卉蔬果时把容器连同植株从土壤中拔出,将容器外部根系上附着的土壤抖落,把根系卷起塞入容器所述内凹结构里,可尽最大限度保留根系,延长保鲜期。必要时更可便于把所述的内凹结构封口,以达到更强的保水性能。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更有助于容器中植株的栽培管理,尤其在其收获期移植及运输过程中,可起到更为有效便捷地保水保肥保鲜的效果,既不会造成植株本身的污染,更大大降低了运输难度,节约了运输成本。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容器栽培,既适用于大田种植作业容器,也可用于无土栽培(如水培)的作业容器,尤其可广泛适用于有长时间保鲜保水要求或远距离运输的花卉蔬果栽培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大田栽培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培的示意图。图中,
100.容器本体1.底通孔2.内凹结构3.上封盖4.集水口5.栽培孔6.渗水孔7.凸缘8.栽培基质200.叶菜植株300.栽培基质400.大田土壤500.营养液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旸,未经范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