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纱防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4327.6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惠;陈伯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仁惠;陈伯霖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聚增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纱防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导纱防缠装置,尤指一种使导纱调整单元与送纱轮之间的相互疏密关系,因应送纱需求自动调整改变,并积极避免纱线因张力大幅变化而产生纠缠现象。
背景技术
由于圆针织机织造纱线的种类变化日新月异,且织造市场其布匹特性需求日趋殷切,使得送纱装置对纱线的导引输送操作越显重要。现有相关导引送纱的技术有德国GB1509309A专利案,其揭示有一送纱轮及位于该送纱轮一侧的分纱杆,另,一纱线经一导纱眼后继绕设于该分纱杆及送纱轮,最后再经一纱眼输出,以进行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
前述该现有技术虽可达其送纱操作,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该现有技术于实际运作如纱线需求量的变化范围较大时,该分纱杆的作用即显不足,尤其是新功能纱线在织造时,往往会有纱线张力大小变化范围很大的状况,此时若纱线需求量剧然减少而使纱线张力剧降,在送纱轮上以相同的送纱速度送纱下,势必会使纱线由送纱轮外周松弛下来,将导致纱线纠缠在一起的现象,使得织造运作将产生纱线纠结问题,或需被迫中断进行纱线疏导复原,显非理想的设计。再者,该送纱轮绕经有一皮带,由于该皮带的宽度会占用送纱轮部分面积,使得该送纱轮用以绕设该纱线的操作相当不便(参其图3、图4),且该纱线绕设于送纱轮的同时受该导纱眼上、下位置的限制,也使得纱线因该导纱眼的限制仅能在送纱轮上绕设送纱圈数2至3圈,使纱线在快速送纱时与送纱轮有打滑现象,影响送纱稳定性,且送纱轮上所绕设的纱圈疏密程度无法因应织造市场布匹特性的需求而加以调整,显有其缺失;且同时由于纱线与送纱轮间的摩擦阻力会影响送纱速度及送纱量,由于纱线在送纱轮上的表面摩擦关系对纱线表面的光泽性会有损耗,将影响布匹织造的质感,该现有技术虽通过该分纱杆而得以减少部分摩擦阻力,但尚未能达到积极减少摩擦阻力的技术设计方案,也有一并加以改善的必要。因此,如何针对现有送纱装置的分纱杆设计缺失问题加以彻底解决,诚是业界应加以探究、突破的重点方向。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送纱装置使用上的缺失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 案发明人即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确保编织机运作顺畅、可因应送纱张力变化自动调整及防止纱线发生纠缠现象的装置,以促进此业的发展,经过多时的精心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防止纱线纠缠绕设的送纱装置,其能使导纱调整单元与送纱轮的疏密作用关系进行调整,并使送纱轮上的纱线可因应织造时张力大小变化而赋予弹性疏导作用,积极避免纱线纠缠缺失,且同时能使纱线绕设在送纱轮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应市场布匹特性需求调整至最适当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防止纱线纠缠绕设的送纱装置,其能使纱线与送纱轮间的摩擦阻力减至最小限度,以利提高送纱轮的送纱量及达成提高产量的效果,同时对纱线结构表面的光泽性可维持至最佳状态,以确保布匹织造的最佳品质。
本实用新型导纱防缠装置为达上述目的及功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壳体,其为一开口向上的中空盒体,该壳体内壁上缘凹设一嵌盖槽,于壳体一端设有一第一槽区,该第一槽区包含一枢孔及一第一定位孔柱,且第一槽区的相对端设一容置空间开口,并第一槽区与容置空间开口之间设有一固定柱及第二定位孔柱;一旋动件,其枢设于壳体内部一端,包含一枢轴柱;一调节件,其枢设于壳体内部另一端;一弹簧,其组设于壳体内部,并连结于调节件与旋动件之间,该弹簧交错连结于调节件的一第二抵勾部与旋动件的一第一抵端边之间或调节件的一第一抵勾部与旋动件的一第二抵端边之间;一盖体,其组设于壳体上方;一插结座,其组固于枢轴柱上段;一调节杆,其与插结座、枢轴柱结合一体连动;一抒张套筒,其枢设于调节杆的套接部。
上述旋动件包含一枢轴柱、第一抵端边及第二抵端边,其枢轴柱下端对应枢设于壳体第一槽区的枢孔中,且第一抵端边及第二抵端边组设于壳体的第一定位孔柱两侧,并枢轴柱上段设一切部及一插槽。
上述调节件为一大于半圆的可转动构件,其包含一具有凸齿及作动部的弧端缘、一定位穿孔、第一抵勾部及第二抵勾部,该定位穿孔与壳体的第二定位孔柱对应枢合,且凸齿及作动部组设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开口中,并第一抵勾部及第二抵勾部组设于壳体的固定柱两侧。
上述盖体组设于壳体的嵌盖槽中,其对应壳体的第一定位孔柱与第二定位孔柱设有穿件孔,各穿件孔供螺固元件穿贯盖体,并与第一定位孔柱及第二定位孔柱对应螺合,其盖体另 对应壳体的枢孔及固定柱开设有穿轴孔及穿柱孔,该穿轴孔供旋动件的枢轴柱上段穿贯,而该穿柱孔则供固定柱穿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仁惠;陈伯霖,未经陈仁惠;陈伯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4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巨魾的人工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动力爬行六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