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6046.4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5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杜三山;雷智;尤泰文;张慧荣;刘庆丰;顿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姜万林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器 新型 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取暖炉加煤和除灰时经常会将灰尘散布到空气中,致使空气污染损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部分取暖炉可以加热饮用水,但必须要借助外部设备,在无外界设备利用时,热能只能浪费;现有的取暖炉为固定式,安装好后就不便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不借用外部设备即可加热饮用水,充分利用热能,保证了空气的湿润与清洁,可以移动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包括容煤腔、容水腔、容渣通道、容渣腔、切煤装置、控风装置和收渣设备,
所述容水腔环绕包裹在所述容渣通道外部,
所述容渣通道上端与所述容煤腔内部连通,下端与所述容渣腔内部连通,
所述收渣设备设置在所述容渣腔底部通过出渣通风孔与容渣腔内部连通,
所述切煤装置和所述控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容渣腔内部与所述容渣腔侧壁活动式配合,
所述控风装置在所述容渣腔内部移动调节出渣通风孔开合程度。
所述切煤装置包括推拉杆和推板,
所述推拉杆为L型杆,较短部分为把手,较长部分的端部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
所述推板的与所述容渣腔底板垂直方向的高度与容渣腔内部高度相对应。
所述推板与所述容渣腔底板有一定倾斜角度,
所述推板的前板面面向上前方。
所述出渣通风孔设置在所述推板下前方的容渣腔底板上。
所述控风装置包括盖板和支杆,
所述支杆与所述盖板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容渣腔内部,板面水平,
所述支杆端部从所述容渣腔侧壁上的通孔伸出。
在容渣腔底板内部设置有滑道,
所述控风装置的盖板放置在所述滑道内部。
所述通孔的水平向宽度大于所述支杆的水平向宽度。
还包括注水装置和水龙头,
所述注水装置通过水管安装在所述容水腔顶部与所述容水腔内部连通,
所述水龙头通过水管安装在所述容水腔底部与所述容水腔内部连通。
所述收渣设备为煤渣抽屉,
在所述收渣设备底部安装有滑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通过对容水腔的设计,实现了不借用外部设备即可加热饮用水,充分利用了热能,而且可以起到空气加湿器的作用;滑轮的设计实现了取暖炉移动的功能;其他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在加煤和除煤灰时方便快捷,同时避免了灰尘散布在空气中的可能,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切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控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带热水器的新型取暖炉,包括容煤腔1、容水腔2、容渣通道3、容渣腔4、切煤装置5、控风装置6和收渣设备7,
容水腔2环绕包裹在容渣通道3外部,
容渣通道3上端与容煤腔1内部连通,下端与容渣腔4内部连通,
收渣设备7设置在容渣腔4底部通过出渣通风孔41与容渣腔4内部连通,
切煤装置5和控风装置6安装在容渣腔4内部与容渣腔4侧壁活动式配合,
控风装置6在容渣腔4内部移动调节出渣通风孔41开合程度。
切煤装置5包括推拉杆51和推板52,
推拉杆51为L型杆,较短部分为把手,较长部分的端部与推板52固定连接。
推板52的与容渣腔4底板垂直方向的高度与容渣腔4内部高度相对应。
推板52与容渣腔4底板有一定倾斜角度,
推板52的前板面面向上前方。
出渣通风孔41设置在推板52下前方的容渣腔4底板上。
控风装置6包括盖板61和支杆62,
支杆62与盖板61端面固定连接,
盖板61放置在容渣腔4内部,板面水平,
支杆62端部从容渣腔4侧壁上的通孔伸出。
在容渣腔4底板内部设置有滑道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6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磨机及其储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金属化层氧化膜去除装置